徐贻聪大使:“中医外交”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19-10-28

作者:徐贻聪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副会长,前驻古巴、阿根廷、厄瓜多尔大使、拉美司副司长


1572193745429069.jpg 

劳尔·卡斯特罗及其两位兄长与徐贻聪大使夫妇在使馆内留影


三年多前在我国出现“中医外交”的提法,推动了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与外界越来越密切的交往,中医与中药的声望在国际上也越来越高,受到更多、更广泛的重视。目前,中医药虽然还没有风靡世界,但方兴未艾,前途看好。


中医在我国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对历朝历代人民的健康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形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耀眼瑰宝,也极大地贡献于人类文明。许多国家的医学界都对中医药有高度的评价和认可,期待它对当代和未来人类的健康能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中医外交”确实大有可为。


但是,纵观全局,可以认为,我国的“中医外交”到目前为止,进展还不尽如人意,需要有进一步的认识,需要有更多的行动,更需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实施步骤。


我始终认为,作为“中医药”的创始国,我们有基础、有能力、有底气、有必要在全世界推广这门科学,助推这项事业的全方位扩展,让它发光,让它光大。我还确信,只要我们认真重视,下定决心,群策群力,一门心思地去做,去落实,中医药一定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和推广,成为人类健康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中医外交”从内容和内涵上讲,都有“用武之地”,应该予以大力推广。


几年前我曾经撰文认为,开展“中医外交”需要有一个“司令部”,明确方向,确定方针,通盘筹划,精细指挥,将这个国家在卫生领域里的战略,长期、有目标、有步骤地开展起来,参与世界性的人类健康事业。随着我国主动、逐步走近国际政治舞台中心,担当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及为其实现不断努力,“中医外交”也应该全力加强,以尽到一个方面的义务,做出应有的贡献。“司令部”的有形或无形存在,显得更加必要。


面对目前的态势,作为个人,也作为曾经参加过在这方面寻求国际合作的工作人员,我希望继续参与呼吁,希望有关方面加强重视,明确责任,以促使“中医外交”更鲜明、更扎实、全方位地形成规模,将之发展成为对外交往中的一种鲜明“气候”,一颗耀眼的明珠。


一点感触,一家之言,无意得罪任何人,寄希望于未来。


学会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