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1日至12日,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蛇伤医药分会、活性物质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师范大学)承办,梧州市中医医院、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协办的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第七届全国蛇伤学术交流会暨第一届新冠疫情下药用蛇类养殖及其产品深加工讨论会在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召开。
本次会议以“蛇伤发生机制与治疗进展及在冠状病毒疫情下人工养殖蛇类的药用创新研发”为主题。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蛇伤医药分会名誉会长余培南教授,分会会长、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院长梁平主任医师,分会副会长、江苏南通市中医院龚旭初主任医师,分会秘书长、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罗威主任医师,蛇伤专家、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宾文凯主任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分会副会长、重庆师范大学余晓东教授主持。重庆师范大学校长杨如安教授,重庆市林业局李辉乾研究员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开幕式结束之后进行合影,紧接着开始学术交流。首先是来自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丁利研究员,进行《中国毒蛇分类学研究进展》的报告,展示了最新的毒蛇分类情况;接着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阳)的孙黔云研究员,作《眼镜蛇毒因子的功能解析及应用》报告,介绍了眼镜蛇毒因子的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李文辉研究员进行了《银环蛇毒素的系统研究及临床抗银环蛇毒血清的应用商榷》的学术交流;然后由江西中医药大学王万春教授团队的董德刚老师进行《毒蛇咬伤早期蛇种诊断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报告,系统阐述了蛇毒的研究、蛇伤中医证型分类及中医药治疗应用等内容;梧州市中医医院院长梁平主任医师作了《毒蛇咬伤的诊断和展望》的报告,提出了蛇伤临床中急需解决的明确诊断问题以及目前研究进展和曙光;分会名誉会长余培南教授作了《梧州蛇伤疗法》的报告,展示了集成汉、瑶、苗、土家等多民族技术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梧州蛇伤疗法”;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主任医师宾文凯教授作了《WHO东南亚蛇咬伤处理指南》的解读;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和七一研究员作了《中成药活性组分抗蛇毒毒性的研究》报告;江苏南通市中医院龚旭初主任作了《毒蛇咬伤局部治疗》的学术报告;有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王世军主任、安徽祁门蛇伤研究所江永强副主任医师、广东省肇庆市第三人民医院钟健荣主任、湖南莽山自然保护区陈远辉教授报告了各自的毒蛇咬伤临床救治经验;有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陆娟娟、刘明等作了蛇毒机理、毒蛇咬伤快速鉴定试纸开发研究等精彩的学术报告。
本次会议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100余人参加,会议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参会人员学习交流气氛热烈,交流内容涉及毒蛇咬伤的临床救治,综合了传统与现代诊疗技术的救治方法,蛇毒机理的基础研究及蛇毒诊断、治疗应用等最新进展,各位专家生动形象的讲解开阔了大家的临床思维、丰富了临床与基础知识。尤其在毒蛇咬伤明确诊断方面,我分会通过梧州市人民政府、梧州市中医医院、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活性物质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师范大学)等多方面的合作,临床和科研、应用和基础相结合,在毒蛇咬伤快速诊断方法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有望为广大蛇伤临床工作者解决蛇伤诊疗第一步明确诊断的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为减少临床误诊、争取救治时间及提高诊疗效果奠定基础。同时各位同仁积极探讨,深入学习交流获得更多心得体会,共同进步。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蛇伤医药分会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会议取得圆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