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壮医药分会2020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1-01-07

一、认真加强分会党建工作。

引领分会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做好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民族医药工作的方针政策,支持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秘书处通过微信群发布信息,要求党员理事在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争做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先锋,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牢记根本宗旨,强化“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引导民族医药学者们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二、积极组织理事抗击疫情。自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阻击战打响以来,分会按照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的相关要求,要认真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的诊疗方案,发挥民族医药特长,服务当地百姓。自觉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夸大未明确效果的诊疗方案,不做虚假宣传。要做好自身防护,带头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集会,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要求理事带头宣传疫情防护知识,解读政策措施,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引导群众坚定疫情可防可控的信心。认真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的防控方案,充分发挥民族医药在治病防病中的特长优势,积极运用行之有效的民族医药方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协会专家根据广西卫生健康委“要发挥广西中医药和壮瑶医药资源优势,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特别是病毒性疾病,提高预防能力和救治水平”的要求,组织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壮医防治方案(试行),提出了具有壮瑶医药简、便、验、廉特点的防瘴药茶、壮医佩药疗法、壮医鼻饮疗法、壮医敷贴疗法、壮医香灸疗法等方法。全国著名壮医学者、桂派中医大师黄汉儒和黄瑾明教授等专家提出了壮医临床、壮医针灸疗法。

三、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参与举办各类学术会议。

9月24-27日举办“壮医针灸诊疗技法培训班”,会议邀请区内外知名的壮医、中医针灸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围绕“壮医针灸”等若干议题进行专题报告和交流研讨,同时集中展示壮医针灸与特色诊疗技法的临床运用。10月17日,举办第五届壮瑶药协同创新高端学术论坛,大会举行《中国壮药图鉴》展示揭幕,《中国壮药图鉴》(上册和下册)共收载1628种壮药材,这是第一部具有壮医功效与主治的壮药图鉴全册首次出版发行。举行“桂粤湘黔滇五省(区)壮瑶药联合研究中心”和“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壮瑶药研究联合实验室”挂牌成立仪式,举行“中外合作壮医药防治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的产品研制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正式启动仪式和“中外合作壮医药防治新冠病毒感染肺炎产品研制与应用研究室”挂牌成立仪式。102425日在南宁市召开壮瑶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会议充分发挥中医、民族医护理在健康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共同推进中医、民族医护理事业发展。11月22日民族医药肿瘤治疗高峰论坛。会议将邀请知名的壮医、西医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围绕“振兴民族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等若干议论题进行专题报告和交流研讨。1128日举办第三届中国中医药瑶医药发展论坛,论坛以“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为主题,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保护传承与发展,深入挖掘中医药壮瑶医药宝库的精华,加强中医壮瑶医药交流合作,提升中医药壮瑶医药影响力,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传承和弘扬瑶族人民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各族人民团结,提升金秀“世界瑶都”品牌影响力,推进民族文化与金秀瑶医药特色健康城镇建设以及文化旅游开发和扶贫攻坚等工作全面融合。2020年12月5日-6日举办“民族医治未病研究进展培训班”,会议邀请区内知名的民族医药、治未病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围绕“民族医治未病”的若干议题进行专题报告和交流研讨,同时集中展示治未病与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产品。

四、推荐民族医药科技评奖。

向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推荐科学技术奖、学术著作奖及科研课题。获得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科研课题获立项4项。

学会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