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领导和支持下,于2015年1月17日在北京成立第一届妇科分会,2019年6月顺利完成换届,开始进入第二届妇科分会工作,按照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分会工作考核要求,现将2019-2020年妇科分会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 综合建设
1.秘书处建设:
妇科专业委员会根据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要求,2019年6月在内蒙古举行了妇科专业委员会换届工作,并将“妇科专业委员会”更名为“妇科分会”,成立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第二届妇科分会,设有稳定的团体会员单位和办公场所,设有秘书长一名,执行秘书长一名,副秘书长3名,秘书处人员设置兼顾少数民族成员比例(执行秘书长及一名副秘书长为少数民族,占40%)。设有妇科分会固定的分会通讯员与联系方式,分别由秘书长和副秘书长担任。
2.综合性工作:
(1)按时出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相关会议,包括2019.11执行会长马堃、秘书长黄旭春、执行秘书长季晓黎参加“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第3届第4次理事会议” 2019.8会长王小云、副会长张玉荣参加“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第3届第5次常务理事会议”、2019.10副会长兼副秘书长汤玲参加“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加强少数民族医药工作座谈会”等。
(2)会议认真听取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发言、民族医药学会秘书长工作总结报告以及关于各分会工作部署。会后组织秘书长、副秘书长等进行详细讨论,认真执行开展各项工作,落实学会印发的各项文件精神;
(3)每年以文字报告形式按时报送妇科分会年度工作总结以及下一年工作要点相关材料;
(4)按要求完成并报送年度分会工作考核材料报表及材料。
3.档案管理:
妇科分会建有完善的工作档案,包括理事登记表及汇总表、会员登记表及汇总表,分会会员费缴纳登记表,分会理事会档案、分会各项活动档案、年度总结及考核评估落实情况。
4. 网络建设:
妇科分会由秘书处专人负责上报每年活动的信息以及信息发布,已上报2020年妇科名医大讲堂网络义播和妇科分会线上学术年会的精彩片段,在学会网站无不健康或违规内容。
5. 会费上交:
妇科分会成立至今每年按时完成理事单位会费缴纳,按时完成个人会员费缴纳。2019年成立第二届妇科分会已一次性上交4年会费。
6. 执行规章制度:
妇科分会严格执行国家法律及学会的规章制度,无违规情况。
第二部分 组织建设
1. 理事会成员比例:
2019年举行了妇科分会换届会议,成立了第二届妇科分会,第二届妇科分会全体理事共311人,其中常务理事84人,占27%(符合学会常务理事不超过理事会总人数30%的要求),名誉会长3人,会长1人,执行会长1人,副会长30人(其中民族医6人,占20%),常务理事84人(其中民族医24人,占28.6%),理事180人(其中民族医40人,占22.2%)。其中涵盖1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理事人数22.5%(超过总会要求的少数民族占总理事人数15%的要求)。
2. 理事会议情况:
2020年10月在线上召开第二届妇科分会第二次妇科分会全体理事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二届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并召开了第一届青年委员会第一次全体理事会议。
第三部分 学术活动
疫情期间,2020年5月妇科分会在线上召开“妇科名医大讲堂网络义播”;2020年10月在线上举行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分会2020学术年会暨全国继续教育学习班“妇科生殖内分泌疾病诊治新进展”,内容涵盖中医、民族医诊治妇科生殖内分泌疑难疾病等。通过学术交流,极大促进了民族医药妇科学术的发展。参会人员达14000多人,通过网络直播、媒体报道,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
各副会长单位也积极举办省级以上大型学术会议共30余次,其中包括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妇科生殖内分泌疾病研究新进展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修班”、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妇科流派分会2020年度学术年会妇科流派诊治难治性疾病经验研讨会、浙派中医妇科学术经验继续教育学习班、“中国蒙医药首届大会”、国家继续教育项目“中医药治疗月经疾病的优势和特色培训班”、“全国名中医学术思想传承方法学研究培训班”、“第18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第九届国际中医妇科学术大会”等,通过学术交流,促进了各民族妇科专家之间的交流以及学术碰撞。
第四部分 学组建设
妇科专业委员会根据要求进行学组组建,共组建5个学组包括绝经相关疾病学组、月经病学组、带下病学组、妊娠病学组、杂病学组,各学组下设学组亚组,每年学术活动均围绕以上学组开展。
各学组顺利完成各自承担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标准化研究项目《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修订》相关疾病的标准制定工作以及“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
2020年各学组积极申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研项目7项,共获立项4项。推荐申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及著作奖8项,共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著作奖三等奖1项。
第五部分 公益活动
1.开展网络义播:2020年原计划举办少数民族地区的健康大型义诊活动2次,一次西藏灵芝义诊,一次青海宁夏义诊,后因为疫情取消。经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批准,转为开展线上“妇科名医大讲堂网络义播”两季(2020年5月30日第一季、2020年10月24日第二季),由妇科分会各副会长、名老中医开展网络无偿授课,满足疫情期间各民族地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需求,提升基层民族医务人员的临床水平。网络义播总人数超过20000余人,获得广泛好评。同时各副会长单位积极开展并参加各类小型义诊活动达30余次,足迹遍布全国各省及港澳地区。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主办的中医药健康文化大型主题活动、云南省中医药文化推进暨名老中医走基层等。
2.参加援疆,民族互助:本学会的各副会长单位还积极参加援疆工作,包括参加新疆喀什地区及哈密地区人民医院援疆医疗队、援疆调研等,对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健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六部分 搭建平台,拓宽视野,提升建设
妇科专业委员会为促进民族医药学术发展,掌握国际国内的诊疗新进展及民族医药诊疗特色的相互交流,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平台,每年的学术年会参加人数众多,其学术收益得到了各民族参会代表的高度好评。
本学会人才济济,获得国家等优秀人才30余人,包括国医大师及首都国医名师3名,“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全国名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优秀和杰出人才”等12名;省部级优秀人才20余名(包括省名中医、省教学名师、“中医大师”、中医药青苗人才、南粤优秀教师、省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龙江最美教师提名奖 ”等),2019年新增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3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名、呈现一片人才蓬发的旺盛景象,为妇科专业委员会的发展注入渊源不断的动力。
同时妇科专业委员会除积极完成以上多种职能工作外,各副会长还积极承担政府中医药职能部门工作,如多位副会长担任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专家委员会专家,多位副会长任各省、市政协委员及人大代表,多位副会长任教育部学科评估专家等,在多个重要领域发挥为多种重要功能。
第七部分 临床科研——硕果累累
妇科专业委员会成立至今,除了认真执行学会各项职能以外,在临床科研上积极努力,互为表率。2019年会长、各副会长单位获得国家、部省级等各级课题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书籍共10余部,内容包括学术专著、诊疗规范、国家级教材、专家共识、标准指南等。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分会自成立至今,在总会的方针、政策指引和大力支持,在会长、执行会长及各位副会长单位大力协助下,团结各民族力量,顺利完成综合建设、组织建设、学术活动、学组建设、公益活动等各项工作,为促进全国民族医药妇科学术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妇科专业委员会将继续秉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促进民族团结的宗旨,今后将继续扩大少数民族理事队伍,开展中医、民族医学术交流活动与会议,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学术发展,定期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公益活动,为全国民族医药妇科学术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第二届妇科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