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在总会领导及分会全体同仁戮力同心下,各项工作也是有序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包括承办第四届中医药、民族医药健康科普大会、分会理事单位及会员招募、“爱我国医”线上直播、组织中医药特色技术科普系列培训及学术交流活动等。
一、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医药、民族医药健康科普大会
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第四届中医药、民族医药健康科普大会在会议组织过程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总会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分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逆势前行,圆满地完成了本届大会的组织及服务工作,迎来了会议的盛大召开,赢得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认可及参会代表的广泛好评。
本届大会以“彰显中医药文化自信,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为主题,内容充实,议程紧凑,成果显著。大会共收录论文280余篇(民族医药类78篇),400余位高职称以上专家、学者出席到会,90余人参与学术报告;同时,为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参会需求,体现会议的专业性与个性化,大会共开设“国医科普论坛”、“健康产业论坛”、“特色针灸技术科普论坛”、“精油疗法科普论坛”四个分论坛,与会专家代表结合当下防疫常态化的大背景,纵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机遇,集中展示中医药技术新成果,共同探寻产业合作新路径,在学术交流、理论创新、产品展示、技术分享、产业合作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二、理事单位、会员招募
为进一步壮大分会的力量,分会积极开展理事单位与会员单位的招募工作,2020年分会共吸纳理事单位10余家、会员单位30余家,为分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升了业界的影响力。
三、“爱我国医”线上直播
为适应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推动中医药文化交流与传播需要,分会以“广邀中医同道,凝聚八方智慧、高举科普旗帜、推动中医复兴”为行动指南,定期在 “爱我国医”平台上开展直播活动。
2020年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分会共开展两场线上直播活动,共邀请八名中医药专家进行线上分享,吸引在线观看人次达5万人次以上,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四、组织中医药特色技术科普系列培训及学术交流活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的指示精神,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让先进的技术与产品走进基层、服务百姓健康,带动当地就业,实现本土人才培养,助力健康扶贫,分会特定期组织中医药特色技术科普培训及学术交流活动。
2020年,分会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经多年临床验证,结合广大患者反馈,已初步遴选出“滞动针技术”、“蒙医整骨技术”、“烧烫伤处理技术”、“青少年近视调理技术”、“肛肠病中医化管条无痛疗法”、“中医康复血栓病疗法”等特色技术。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在2021年将继续组织团结中医药行业专家学者、业界代表进行学术交流,推动大健康产学研合作对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现将分会2021年工作计划回报如下:
一、继续以会为媒,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分会将先后承办“首届中医药大健康产学研合作峰会”及第五届中医药、民族医药健康科普大会,为分会理事单位及成员搭建学术交流与产业合作的平台。
二、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产学研合作
分会将充分发挥多年组织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所积累的海内外高端资源优势,推进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大健康企业的合作,实现产、学、研的无缝对接。
三、组建高级别专家智库,服务会员单位
分会将继续吸纳理事单位及会员,并积极组建以国医大师、大学教授为引领的高级别专家智库,以更好地为广大理事会成员服务;并定期组织专家学者赴分会理事单位参观、考察、指导。
四、继续深入开展中医药特色技术科普培训及学术交流活动
2021年分会将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组建专业师资队伍,并逐步成立华北、华南、华东、西南、西北、东北、华中等七大培训基地,立足中国,辐射全球,让特色中医药新技术、新产品步入国际化发展的快车道。
往昔不念,未来可期。我们相信,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在总会的领导下,通过进一步完善自身建设,团结依靠广大学术专家、会员单位,加强合作交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推进中医药技术传承与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再创新辉煌!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