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在总会的指导帮助下,继续紧密围绕总会的宗旨和章程开展工作:组织了多种形式和内容多样的民族医药学术交流;弘扬中医药、民族医药传统文化,深化专业学组建设,传播中医、民族医风湿病诊治学术思想;提倡中医药、民族医药学术继承创新,开展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和科普宣传,提高会员学术水平,发现培养人才;密切与国内偏远民族地区联系,开展远程医疗、义诊合作、科技交流和文化创意等活动。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学术交流
风湿病分会2020年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邀请著名民族医、中西医专家进行了多场次的学术交流,为全国民族医药及中西医风湿病领域的学术推广、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1、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20年学术年会于9月26日上午8时在线上召开。本次会议以“中医药、民族医药治疗骨质疏松,风湿免疫病与骨质疏松”为主题,邀请了民族医药、风湿病、骨质疏松领域的著名专家:阎小萍教授、董秋梅教授、张卓莉教授、陶天尊教授、沈霖教授、黄宏兴教授分别介绍民族医药的诊治风湿病、风湿病与骨质疏松的进展。学术会议在阎小萍教授《辨治骨痿重在补肾壮骨》的专题讲座中拉开序幕。阎小萍教授从中医认识骨痹、骨痿的病因、病机入手,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指出肾虚骨弱是骨痿的主要病机,补肾壮骨是骨痿的重要治则。采用补肾壮骨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辨证论治思路是以温补肾阳主、注意顾护脾胃、调和营卫及气血,治疗方案上要注重中药外治,才能很好地改善骨痿的症状。随后陶天遵教授作了题为《骨质疏松症诊断与治疗思考》的讲座、沈霖教授作了题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防治举要》的讲座、黄宏兴教授作了题为《骨质疏松研究热点暨中医药角色定位》讲座、张卓莉教授作了题为《风湿免疫性继发骨质疏松的机制和治疗》的讲座,向大家分享了风湿病领域、骨质疏松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董秋梅教授作了题为《蒙药诃子干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的讲座,她从民族医药的角度介绍了蒙医蒙药对风湿免疫疾病、骨质疏松症的认识,讲座中以蒙药诃子为例,介绍了蒙医药对诃子的认识和应用,蒙医认为诃子有六味、八性、十七效、三化味、疗诸疾,并能解草乌之毒。实验证实诃子水提物可以降低CIA大鼠关节炎模型降低炎性指标、调节大鼠肠道菌群,并对诃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的机制研究做了详细介绍。分会会长阎小萍教授在会议结束时再次强调指出中医药、民族医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在治疗风湿免疫领域、骨质疏松领域有着巨大潜力,需要加大发掘和传承力度,希望各位同道守正创新,做好中医药、民族医药诊治风湿免疫疾病、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和防治工作。本次会议线上参加人数约为150余人。
2、分会会长单位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于2020年4月30日牵头举办了线上中医风湿南北网络交流会,会议邀请广东省中医院黄清春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张江林教授、北京市中医院王北教授、辽宁省中医院于静教授进行学术讲座,会后与会专家和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3、分会会长单位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于2020年学术年会于11月28日上午在线上举办“2020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学术年会”,副会长陶庆文教授主持。分会常务理事张华东教授以“五皮五藤饮经络合治热顽痹”为题介绍了五皮五藤饮的来源和组成,分会会长阎小萍教授以“治大偻重在早发现早辨治欲偻”为题,介绍了大偻的渊源及其概念,并对其临床证候、辨证论治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分会常务理事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王炎焱教授以“白塞病诊治进展”为题讲述了白塞病的肠道受累、神经受累及血管受累等。副会长孔维萍教授以“生物制剂对AS患者影像学进展的研究与探索”为题介绍了各类生物制剂目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进展。副会长朱跃兰教授以“叙事医学在风湿病中的应用”为题讲述了叙事医学的概念及其相关应用。常务理事王建明教授以“托法替布—从基础到临床”为题介绍了托法替布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并结合病例分享了托法替布联合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来自全国各地中西医学界的风湿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者,共计1600余人参与了此次会议,影响力广泛。专家的精彩演讲为与会人员带来了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
4、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先后举办了世界狼疮日主题线上活动、“共铸中国心,健康大讲堂”等5场学术交流会议,与会人数近3.5万人次。2020年5月22日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联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办世界狼疮日主题线上活动,中西畅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新途径。本次会议观众有中、西医院医生,基层医生和患者,在线超过4100人次观看。2020年5月22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主办“共铸中国心,健康大讲堂”(线上视频会议),对基层风湿科医生的疾病鉴别、诊断以及疾病治疗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省市基层风湿科医生共计4464人参会。2020年6月5日,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举办线上《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启动会及《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证结合诊疗指南》定稿会,我国首部具有中医特色的痛风与高尿酸病证结合诊疗指南制定工作尘埃落定,即将报批发布。2020年6月28至7月10日,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开展了骨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全国线上巡讲,从骨关节的流行病学,到诊断治疗,再到中成药的合理运用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线上系列学术讲座,累计观看共24417人次。2020年9月25日,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开展了风湿医护一体化慢病管理活动(问问风湿现场直播模式),为进一步加强风湿病专科护士建设,开展风湿病慢病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依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开展专科护士培训,来自全国近100家单位的328名护士报名参加,线上观看1100余人次。
5、副会长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于2020年6月19日举办了“2020年天津市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学年会”,在副会长刘维教授的率领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付滨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龚宝琪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李昕教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张智龙教授分别做了演讲。受疫情影响参会学员近200人,本次学术会议促进了天津中医风湿病诊疗的学术交流,推广了中医标准化诊断及治疗风湿病技术,提高了临床工作水平。2020年8月28日举办了“2020年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学年会”,会议邀请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主委、北京协和医院赵岩教授、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李振彬教授、山东省立医院侯旭教授及副会长刘维教授分别做了主旨演讲。演讲内容包括常见风湿免疫疾病的中西医诊治新进展、国内外风湿病诊疗指南解读、风湿骨病的内外科序贯治疗等。参会学员近200人,本次会议提高了风湿病学科人员的标准化诊疗技能、科研水平。
6、副会长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于2020年9月5日举行了第十三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年。本次大会邀请了多名国内外知名风湿免疫领域中西医专家,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为学员带来了一场风湿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最新进展的学术盛宴。本次大会内容新颖丰富,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进展,从疑难病例诊治到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可谓精彩纷呈,启发思维,开拓视野,学员反应热烈。现场参会代表200余人,线上实时直播共有2.18万人观看,开启了抗疫时期学术交流传承的新局面,为推动岭南风湿病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7、其他:副会长单位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风湿病科在李凤珍教授的带领下举办了“经方临床应用高级培训班”、“少数民族医药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班”、“风湿疼痛中医药治疗研究班”等线上线下学术交流活动,为拓展壮医壮药的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副会长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风湿病科在周淑娟教授的带领下,举办了“国医大师张磊教授治疗痛风经验研修班”“中药定点介入治疗风湿骨病学习班”“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学术年会”等学术交流活动,线上线下参会人员高达近6万人次。副会长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病科在高明利教授带领下,举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项目编号:BT20200611004),参加学习人数达212人,人员涵盖临床、护理及药学人员等,增强了我专委会的影响力,并为总会及专委会今后在全国的进一步工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分会常务理事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科王炎焱教授组织开展了2020年9月线上学术活动“全国关节炎进展学习班”,在线有6000多人学习。
二、学术传承
1、为加强民族医药风湿病专科医师队伍建设,提升民族地区风湿病诊疗技术,推进名老中医、民族医药治疗风湿病经验传承与发展,2020年风湿病分会积极组织和开展中医、民族医药经验传承工作。各成员单位积极开展名老中医治疗风湿病学术经验传承与发展学习班、名老中医风湿病经验基层推广学习班。常务理事单位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风湿科在邱新萍教授的带领下举办了阎小萍教授学术经验讲座,由阎小萍教授进行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治疗”、“辨五液调五脏治疗燥痹”等5场线上学术讲座。副会长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林昌松教授带领下,举办了“陈纪藩学术经验传承交流会”。副会长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风湿病科在周淑娟教授的带领下,举办了“国医大师张磊教授治疗痛风经验研修班”。
2、分会重视名老中医、民族医工作站的建设。自分会成立至今,依托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建立的阎小萍名医传承工作站分布在北京、天津、内蒙古、新疆、云南、山西,为传承焦树德教授、阎小萍教授的风湿病诊治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中日友好医院“阎小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阎小萍名医传承工作站”于2020年12月26日在北京举办“第四届阎小萍教授风湿病经验研讨会——五十年学术思想荟萃”。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许志仁会长,中日友好医院宋树立书记,北京中医管理局屠志涛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陈梦生巡视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创会副主席李振吉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大内科主任、原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风湿免疫科主任张奉春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主委、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科主任姜泉教授等出席了会议。阎小萍名医传承工作站北京、天津、内蒙古、新疆、云南、山西等地分站代表参会,风世界专家、学者现场及在线参会人数逾万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原司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许志仁会长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阎小萍教授在国家风湿病重点专科建设中担任组长工作做出的贡献,以及作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会长,对我国中医、民族医风湿病学发展、传承、创新、交流工作做出的重要贡献。许会长肯定了阎小萍教授一切为了疗效的治学目标,守正、开放、创新、严谨的治学态度,并希望阎小萍教授及其传承团队能够继续把阎小萍教授学术思想的传承事业做好,促进学科发展,培养新一批风湿病专科人才。本次会议上,“阎小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阎小萍名医传承工作站”新增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分站,分站刘长信教授、王海隆教授拜阎小萍教授为师。会议上阎小萍教授以“从师授-传承-发扬看尪痹与大偻的渊源”为题,提出作为中医人要铭记“师授是播种机、传承是必由路、发扬是时代花”的深刻内涵;并以“治大偻重在早发现、早辨治欲偻”为重点讲解了尪痹与大偻的学术渊源、研究历程、辨治思路及临床经验。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维萍教授以“阎小萍教授补肾壮骨法诊治风湿病经验”为题,介绍了阎小萍教授补肾壮骨法在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痛风等风湿病中的应用;副会长陶庆文教授以“从 AS到SpA:再看大偻”为题,讲述了AS、SpA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中西医研究及治疗进展等,介绍了阎小萍教授“痹病欲尪”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常务理事王莘智教授在线讲述了自己秉承阎小萍教授治痹“寒热为纲”的学术思想;理事高积粮教授,分享了阎小萍教授风湿病废骨的病机和治疗经验;常务理事靖卫霞教授,介绍了阎小萍教授“五连环法”及“综合强化序贯疗法”理念在临床中的应用;常务理事朱俊岭教授,在线分享了其学习阎小萍教授学术思想后“运用骨痹通方加减辨治骨关节炎的体会”;常务理事任志雄教授,带领大家重温阎小萍教授“寒热辩证为纲”的思想在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治疗中的应用;学会理事金笛儿副主任医师总结分析了阎小萍教授治疗痹症的临床用药思路及特点;副会长徐愿副主任医师,介绍了阎小萍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原则与用药经验等。众多风湿病专家的精彩演讲,为与会人员带来了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
3、民族医药传承方面的工作也可圈可点。分会副会长李凤珍教授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建立了“李凤珍壮医药传承研究室”,研究室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民族医药发掘整理与传承研究建设内容之一,研究室将开展收集整理提炼名老民族医药专家李凤珍教授的临床经验及资料、培养继承人、举办学习交流活动、开展巡诊带教活动、参加集中理论培训等工作。2020年9月、10月、11月,“李凤珍壮医药传承研究室”分别在广西省靖西市中医医院、隆安县中医院、大新县中医医院挂牌成立,这将对传承壮医药学术经验,探索名老民族医药专家经验传承和民族医药人才培养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三、学组工作
1、组织结构建设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按照总会要求,积极开展学组工作,风湿病分会目前共成立12个学组,所有学会理事均已进入各学组参加工作,具体组成为:
(1)大偻学组,组长,阎小萍,副组长,陶庆文,孔维萍,秘书,徐愿,赵超群,成员39人。
(2)尪痹学组,组长,姜泉,副组长,刘健,彭江云,秘书,唐晓颇,罗成贵,成员25人。
(3)骨痹学组,组长,彭江云,副组长,马武开,庞学丰,秘书,狄朋桃,成员42人
(4)燥痹学组,组长,刘维,副组长,刘英,秘书,薛斌,吴沅皞,成员38人。
(5)阴阳毒,组长,刘健,副组长,黄传兵,何镔,秘书,万磊,成员19人
(6)痛风,组长,朱婉华,副组长,彭江云,李凤珍,秘书,蒋恬,顾冬梅,成员34人。
(7)热痹,组长,刘健,副组长,黄传兵,朱怀敏,秘书,万磊,成员19人。
(8)周痹,组长,阎小萍,副组长,陶庆文,孔维萍,秘书,徐愿,赵超群,成员21人。
(9)肌痹,组长,林昌松,秘书,徐强,成员10人。
(10)皮痹,组长,侯丽萍,副组长,彭江云,郭刚,秘书,刘明华,成员19人。
(11)狐惑,组长,苏励,副组长,苏晓,曲环汝,秘书,朱竹菁,成员27人。
(12)产后痹,组长,朱跃兰,副组长,侯秀娟,秘书,侯秀娟,成员10人。
2、科学研究、学术交流
各学组成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获得临床及基础研究4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余项、国家科技支撑课题2项、各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傣医、彝医防治痛风性关节炎诊疗规范研究;壮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等。与美国耶鲁大学、梅奥医学中心、德国汉堡大学等知名院校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学术发展。
各学组积极参与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的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在2020年的科研项目申报中,12个学组一共申报14个项目,具体申报情况统计如下:
序号 | 学组 | 负责人 | 项目名称 |
1 | 大偻 | 阎小萍 | 中医、民族医诊治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专家共识制订 |
2 | 周痹 | 阎小萍 | 周痹(复发性风湿症)中医疗效的真实世界调查研究 |
3 | 尪痹 | 姜泉 | |
4 | 燥痹 | 刘维 | 燥综合征中医和民族医症候要素调查和临床诊疗评价体系的研究 |
5 | 骨痹 | 彭江云 | 彝医斯色膏外敷治疗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研究 |
6 | 肌痹 | 林昌松 | 全国多中心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 |
7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方妍妍/刘健 | 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用药规律研究 |
8 | 成人still病 | 黄旦/刘健 | 中医药治疗成人Still病的用药规律研究
|
9 | 产后痹 | 朱跃兰 | 产后痹中医证候学调查及中药干预评价
|
10 | 白塞病 | 曲环汝 | 甘草泻心汤联合沙利度胺对白塞病的疗效研究 |
11 | 痛风 | 朱婉华 | 痛风石性痛风的规范化诊疗方案研究 |
12 | 硬皮痹 | 侯丽萍 | 中药制剂清热通痹丸治疗硬皮病的开发研究 |
13 | 肌痹 | 刘敏莹/林昌松 | 痹痛灵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
14 | 成人still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 方妍妍/刘健 | XFC联合HQC通过NONHSTAT227927.1/miR-139-5P/PFKFB3组合调控AS湿热证患者免疫炎症改善患者感受的机制研究 |
3、学组工作及计划
学组工作仍以大力挖掘民族医药的优秀成果,特别是民族医药外治的成果,通过学组讨论、组织实施、形成推荐意见、广泛宣传等多种形式,形成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的推荐意见或专家共识。学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加强中医、民族医联合,形成中医、民族医诊治风湿病的专家共识方面,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希望在我们学会在未来的工作中,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四、抗击疫情
自2020年1月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风湿病分会时刻关注疫情变化,积极组织分会成员学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了解疫情,采取多种方式抗击疫情。
1、分会成员单位派出了多名医护人员积极参与抗疫工作,驰援武汉一线,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抗击新冠病毒,救治患者。分会理事、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鄢泽然医师在2月7日至4月6日期间,先后参与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及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6东病区患者救治工作。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科席丽君医师于2月15日至3月31日期间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参与患者救治工作。
2、副会长、宁夏第二人民医院暨固原市人民医院风湿科主任罗江云教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1月22日带领科室17名医护人员率先进入医院隔离病区,成为固原市第一批走进隔离病区的“逆行者”,连续作战30余天,共接诊796人,留观43人,确诊病例5例。实现了“零漏诊、零感染、零死亡”的目标。罗江云副会长因此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表彰,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3、分会其他成员采用多种方式参与抗击疫情。2020年2月,副会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林昌松教授作为专家组成员为广东支援武汉医疗队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所管辖病区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远程会诊。2020年7月,副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科姜泉教授利用网络、科普抗疫、统筹指挥,急救动员,为积极抗击疫情提供中医思路,总结中医抗击新冠的经验,分享治疗新冠心得体会。
4、副会长李凤珍教授带领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风湿科积极响应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医院党委及团委的号召,在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党员及青年文明号冲锋在前、勇于担当的责任,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组织起草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壮医防治方案》,组织科室四位医护人员支援抗疫工作一线,起到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5、还有许多分会成员参与了所在医院急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核酸检测等的多项工作,在各个岗位上为抗击疫情贡献着风湿病分会成员的力量。
五、义诊工作
风湿病分会秉承总会精神,积极组织中医和民族医专家走进基层医院,为广大基层群众带去高质量的中医和民族医特色医疗服务,提高地区、基层医院风湿病中医、民族医诊疗水平。
1、副会长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先后至益和诺尔卫生院与阜平县中医院进行义诊和科普讲座,为当地百姓消除病痛,对当地风湿专业人员进行学术帮扶。
2、副会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林昌松主任及刘清平主任医师、徐强副主任医师在4月20日“全民关注痛风日”、10月12日“世界关节炎日”以及10月20日的“世界骨质疏松日”,分别举办了风湿病义诊、授课、咨询活动。副会长林昌松教授、常务理事刘清平教授2020年8月中国医师节到广州番禺大石社区医院开展健康讲座及义诊,2020年11月到阳春中医院参加基层风湿免疫科医师系列培训班等,介绍常见多发风湿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基本治疗,为基层医师普及风湿病知识作出贡献,得到基层单位的欢迎。
3、副会长、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李凤珍教授2020年10月赴崇左市大新县宝圩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进行义诊;11月李凤珍随“2020年健康中国行暨健康八桂行主题宣传服务”来到马山县中医医院、马山县龙开村开展带教查房、专家义诊等活动,通过持续、丰富的健康服务示范活动,向群众传播通俗易懂、科学实用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4、副会长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病科连续在金秋10月举办了“膏方义诊”和“襄阳公园重阳节敬老义诊”活动。
5、常务理事、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风湿科邱新萍主任先后2次开展义诊、健康宣教活动:2020年9月21日,顺义卫健委中医文化节风湿病科全员于本院义诊、进行健康宣教。2020年9月27日,邱新萍主任医师、孙颂歌主治医师于南彩卫生院义诊。
六、对口帮扶工作
对口支援边疆民族地区,积极带动和引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院风湿病专业的发展,协助提升偏远地区风湿病专科诊疗水平,是分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过去一年,在对口支援与分级诊疗的政策背景下,各委员单位积极送医下基层,多次组织人员到外省偏远地区、本市郊区县中医院以及社区卫生站开展各级各类讲座、沙龙、义诊活动,为当地风湿病患者带来高水平诊疗,也带动了当地风湿病专科和专长医师的业务进步,惠及了大量基层患者。
1、2020年10月至11月,副会长、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徐愿副主任医师及理事罗静医师先后至贫困县和革命老区安徽省金寨县人民医院进行支援工作。近3年来,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的帮助下,金寨县人民医院中医风湿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路相伴,砥砺前行,目前基本可以满足县域内风湿病人常见病的诊疗需求。2020年11月,副会长陶庆文教授、副会长孔维萍教授至内蒙古赤峰松山中蒙医院开展帮扶工作,加强了“阎小萍名医传承工作站”总站和分站间的学术联系。
2、副会长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响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学会走基层、精准扶贫政策,风湿病分会进行了总体工作部署,针对性开展学术扶贫、医疗扶贫、技术扶贫、人才扶贫、专题扶贫。通过指南走基层、学术大讲堂、专家义诊、技术下乡、人才下沉、专业培训、专题义诊、远程会诊、健康讲堂等形式,带动基层风湿病学术发展。该院分会理事罗成贵医生挂职巴林右旗蒙医医院,进行了为期1年的精准扶贫工作。2020年9月24日分会理事、巴林右旗蒙医医院挂职副院长罗成贵等专家在益和诺尔卫生院开展了为期一天的义诊活动。本次义诊活动共义诊患者70余人,免费测血压50余人、做心电图30余人、做彩超40余人、免费测血压50余人;义诊期间罗成贵医师进行了高血压健康管理及生活调摄的讲座,共10余人参加。义诊结束后,罗成贵医生对益和诺尔卫生进行教学查房、疑难病例查房、认真询问病史以及分析病情,提出诊疗计划。
3、副会长、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李凤珍壮教授团队于2020年09月26日在广西省靖西市中医医院举行第二批广西中医药优势病种推广应用项目《骆芡(骨关节炎)壮医诊疗方案的优化研究》培训班。来自市各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各村街卫生室医务人员、民间有专长的壮医医务人员等近10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2020年10月-11月,李凤珍教授及其团队先后来到隆安县中医医院、天等县中医医院、大新县中医医院,举办广西中医药优势病种推广应用项目《骆芡(骨关节炎)壮医诊疗方案》及壮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为壮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壮医适宜技术走向基层、扎根基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副会长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曲环汝教授分别于2020年9月、10月参加了九三学社“院士专家科普行威宁行”和“共铸中国心.文山州健康扶贫活动”。
5、常务理事、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王炎焱教授参加了中华医学会组织的延安扶贫工作及解放军总医院的西藏和青海支援工作。
6、常务理事、望京医院风湿科主任王义军教授于2020年8月至山西省五寨县,开展为期一周的医疗扶贫巡诊工作,同驻点专家一起诊疗及咨询人数近百人。同时还开展了《常见风湿病的诊治和中医治疗优势》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六、科普宣教
2020年分会各成员单位利用现代社交工具如微信、线上视频会议等工具,进行了快捷、深入、大范围的科普知识传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分会专家成员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与群众进行知识分享和交流,扩大了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受众人群。
1、副会长刘维教授参与天津市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活动,参与科普人员100余次;疫情期间组织线上风湿免疫疾病健康宣教及咨询活动2次,主讲电视台健康科普讲座4次,社区宣讲、患者教育10余次。从风湿病、骨质疏松、免疫功能障碍的日常饮食、功能锻炼、饮食疗法等各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普及,极大的加强了患者对达标治疗的认识,在群众中反响良好,旨在将传统中医药文化送到广大人民群众身边,让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让传统中医药更加焕发时代光彩。
2、副会长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病科举办风华正茂系列学习活动,采用线上结合线下的方式,举办了“认识强直性脊柱炎”、“助您战胜关节痛的锦囊妙计”、“如何摆脱“干”尬烦恼”等10余次风湿病科普宣教活动。
3、副会长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公众号”、“快问风湿公众号”发表风湿病宣教文章;利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类风湿关节炎微信群、强直性脊柱炎微信群、系统性红斑狼疮微信群,开展患者教育、医学信息普及等宣教活动。
4、副会长、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科高明利教授全年于微信公众平台分享中医药风湿病及养生知识共计19次,参与人数1500余人;并发布了44篇中医药风湿病科普文章,3个科普视频。
5、常务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张华东教授分别于2020年1月21日在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及2020年9月30日在海南卫视智医先行节目进行风湿病学知识的科普宣传。
七、标准化工作
中医风湿病也称痹病,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病种数百,多为慢性病,疑难病。风湿病学作为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领域。中医药、民族医药治疗本类疾病有其特色和优势。自我国成立中医、民族医风湿病学术组织以来,每年都有大量的有关中医药报告见诸报刊,研究十分活跃。然而,文献中所使用的病名、诊断标准概念不统一,不规范,严重影响了相互的交流和沟通,已成为限制中医、民族医风湿病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亟待解决。为此,风湿病分会从2020年开始着手启动了一些常见疾病的中医、民族医诊治专家共识、诊疗方案撰写的初步工作。
1、为促进广大临床医生对强直性脊柱炎的长期规范管理,探讨可推广、合理的长期管理方案,促进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管理工作,由副会长陶庆文教授牵头发起了《强直性脊柱炎长期管理专家共识》的编写和制定工作。根据专家意见和文献梳理,工作组最终提取归纳出14类关注度较高及临床重要性较强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目前有5个meta分析、4个系统综述和15个专家问卷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2、副会长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牵头制定了《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和《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证结合诊疗指南》。副会长姜泉教授于2020年6月-7月开展《骨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系列巡讲工作,从骨关节的流行病学,到诊断治疗,再到中成药的合理运用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线上系列学术讲座,累计观看共24417人次,深受广大医师好评。
3、为壮医药治疗风湿病诊疗标准化建设,副会长李凤珍团队每年数次进行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优化修改,并通过培训班形式进行区内培训、区外推广,旨在树立壮医药学组风湿病的标准化,便于临床诊疗。2020年09月26日,在靖西市中医医院举行第二批广西中医药优势病种推广应用项目《骆芡(骨关节炎)壮医诊疗方案的优化研究》培训班。
4、副会长刘维教授于2020年11月8日联合京津冀风湿病联盟举办京津冀风湿病共同体病证结合指南巡讲,并主旨演讲《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讲解类风湿关节炎领域的前沿进展,兼顾现场互动与交流,引经据典,授课内容丰富,紧密结合临床,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诊疗新进展,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现场学员。
5、风湿病分会申报的与标准化工作有关的2个科研项目获得立项,分别是阎小萍会长主持的“中医、民族医诊治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专家共识制订”项目和姜泉副会长主持的“壮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尪痹)临床诊疗专家共识”项目。
八、获得奖励
分会积极组织成员申报总会设立的各项奖励,风湿病分会成员多人荣获2020年度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奖项和2020年度学术著作奖奖项。具体获奖情况如下:
风湿病分会2021年度工作计划
风湿病分会明年的工作除了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民族医药在学术交流中所占的比例外,少数民族地区帮扶、学组建设、学组科研工作、人才培养、扶贫攻坚依然是工作重点。希望在总会的领导下,风湿病分2021年能取得更多的成绩!九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