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0年工作总结
1.分会建设
至2020年11月30日,针灸分会共有会员540名。分会建立了中风及中风并发症学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亚组、中风后焦虑亚组、中风病亚组)、颤证(帕金森氏病)学组、痛证学组(面痛亚组、头痛亚组、肩凝症亚组)、颈腰椎关节病学组、失眠学组、面瘫学组、肘劳学组共七大学组,新申请建立了经络诊察学组。
2.课题立项
2020年度,针灸分会学组5项科研项目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立项:哈萨克医“罕达勒玛”(放血)结合针刺与单纯针刺治疗静脉曲张的疗效标准与技术规范的临床研究;电针宁神穴(自拟)对脑出血后脑功能成像时空效应的影响研究;祛风解毒牵正汤治疗风热毒邪型面瘫病的临床研究;应用经络诊察法观察脑梗死患者经络状态与发病时运气特点的相关性研究;针康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围绕学组内容及相关优势病种,本年度施静副会长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周仲瑜副会长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项;赵岚副秘书长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王舒副会长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邱连利副会长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金钰钧副秘书长主持市级课题1项。
3.标准制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作为主要起草单位起草《CAAM 0014-2019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 火针疗法》,湖北省中医院参与起草《真实世界针灸临床研究信息采集规范”团体标准》。云南省中医院参与制定《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第一册)》中风后吞咽困难、动眼神经麻痹。
4.学术交流
(1)“湖北省暨武汉市针灸学会年会暨武汉针灸防治新冠肺炎经验交流会”
2020年11月22日湖北省暨武汉市针灸学会年会暨武汉针灸防治新冠肺炎经验交流会在线上召开。主要以武汉针灸防治新冠肺炎经验交流、神经科学技术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现代针灸治疗慢性软组织疼痛新进展、中风病针灸诊疗规范及进展、名老中医李家康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分享总结等为会议的主要内容,并结合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抗击疫情的实情,探讨针灸防治新冠肺炎的介入模式,全面总结针灸防治新冠肺炎的临床经验。该会议收获了业界的一致好评,为广大针灸爱好者拓展了针灸的更多新理念、新技术、新思想。为推动湖北省及武汉市地区中国针灸领域的创新与发展,进一步加强传统医学文化传播,培养专业人才,促进中医针灸医、教、研、学的全面交流与合作。
5.培训及继续教育
(1)“醒脑开窍”针刺法学习班
2020年,“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传承暨第三十九、四十期“醒脑开窍”针刺法学习班在天津召开。会上石学敏院士及其团队为学员授课,包括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针刺手法量学的临床研究”“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治疗高血压病”“芒针的继承发展与临床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临床应用”“中风后二便障碍的针刺治疗”等内容。
(2)针灸治疗抑郁症新进展的培训班
2020年8月8日-2020年8月11日,在甘肃省静宁县中医院举办甘肃省继续教育项目《针灸治疗抑郁症新进展的培训班》。邱连利副会长等作报告,包括《《内经》针法与粗细针具的临床应用》,《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早期抑郁症的针灸治疗》;《俞募配穴治疗失眠的思考》等内容。
(3)针灸适宜技术培训
会长单位针对针灸适宜技术,赴国内11个省市举办培训班、于8家医疗单位现场培训、作会议专题报告2次、线上专题培训3次,共覆盖百余家医疗机构,累积培训4万余人次。
6.支援基层及科普工作
王舒会长单位在“世界睡眠日”、“世界帕金森日”“世界卒中日”、“世界传统医药日”等开展健康科普讲座及咨询。
王麟鹏会长分别于2020年9月6日、10月18日、11月22日赴山东省济宁市中医医院康复分院针灸科进行学术指导。
邱连利副会长2020年10月、11月,于甘肃省武威市中医院、静宁县中医院,作“《内经》针法与粗细针具的临床应用”的报告。
周仲瑜副会长于2020年1月4日、4月15日、6月21日、7月13日、11月23日参加电视节目,介绍了针灸疗法在新冠肺炎抗击疫情中所起到的作用、夏季祛湿养生、督脉灸、任脉灸,针灸减肥等中医知识。并于11月7日参加“膏方义诊”活动。
2020年9月,施静副会长在易门县中医医院建设专家基层工作站。2020年11月,施静主任及科室专家到易门县中医医院开展专家基层帮扶工作。
金钰钧副秘书长于2020年4月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作“矩阵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讲座。2020年11月,于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参加“世界·视界”系列研究生学术月活动,作“中医-一种认识世界与人的方法”报告。
二、 2021年工作计划
1.学术交流
拟于2019年10月于呼和浩特市召开针灸分会学术交流会。
2. 学组工作
根据总会要求,积极开展学组工作。梳理总结优势病种的治疗方法,优化治疗方案;举办相关技术、疾病的培训班,提高基层的诊疗水平。
3.组织建设
吸纳新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