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庚子年的春节安排,随后数月,传染病分会的理事专家们纷纷奔赴最需要的岗位,有的在自己医院坚守阵地,还有很多专家逆风前行,驰援湖北,帮助重灾区人民抗击疫情,舍生忘死,尊重科学,为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挥洒心血。
一、全程参加北京抗疫,保障90%以上患者中医药治疗
传染病分会会长王宪波教授、常务副会长江宇泳主任、秘书长王晓静主任是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骨干力量,始终坚持在抗疫一线,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在北京市应急抗疫中起到带头作用。地坛医院是北京收治新冠肺炎最早、病人最多、重症救治效果最好的首选定点医院,院领导高度重视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救治工作,建立了完善的中医药参与治疗制度。自2020年1月12日地坛医院ICU接收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王宪波主任是最早进入ICU参与新冠肺炎救治的中医专家,最初的首批新冠肺炎接受中医药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坚定了全院中医西并重的信心,由此确立了我院中医药治疗+对照支持治疗的治疗策略。感染二科成为专门收治新冠肺炎的第一个病区,中西医结合中心两位主治医师支援感染二科,加强了中医治疗的力量。大年初四1月28日,传染病分会名誉会长李昂院长召集所有收治新冠肺炎的科室主任在中西医结合一科示教室举行了开展新冠肺炎中医药临床科研一体化工作的工作会议,明确了宣肺透邪、凉血解毒的中医药治疗初步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后续工作中,要继续发挥好中药在治疗中的作用,做好数据统计,辨证论治的记录,为每一个适合服用中药的患者第一时间应用中药治疗。随着疫情扩散,北京地坛医院收治了北京市三分之二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王宪波、江宇泳主任带领中西医结合中心医护人员全身心投入新冠肺炎救治中,及时调整中药汤剂处方,并在病历中详实记录中医证候、舌脉、理法方药等;中医主任们每周查房,指导疑难病人诊治。
北京地坛医院针对各型患者采用分层分类治法。加强各型确诊患者的中医药治疗,对部分轻型、普通型患者,以中医药治疗为主,获得了很好的疗效。对重型、危重型患者,或者患者病情转重时,及时执行中医西医双主任查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重症新冠肺炎中药使用率高。王宪波、江宇泳作为北京市新冠肺炎中医药专家会诊组专家,每日参加定点医院危重症患者会诊,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及时调整中医治疗方案,中西医配合提高危重型新冠肺炎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并参与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制定和解读。江宇泳主任负责全院普通型新冠患者的中医会诊,经常进入新冠0科、新冠1科等隔离病房,查看病人,询问中医证候,同时拍摄舌象,为患者开中药。在每一位病人身边,她耐心询问并详细记录病人的不适症状,同时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忧心忡忡的患者,劝解抚慰,尽量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许多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坚定了大家战胜病魔的信心。地坛医院90%的新冠肺炎患者接受并高度认可中医药治疗,为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基础。
北京地坛医院的工作中坚持临床科研一体化,提升救治能力。不断总结经验,对病因病机、证候特征、演变规律认识不断深入。轻症者系疫毒犯肺,病在肺卫;重症者则疫毒闭肺,病势深重,波及营血。治疗贵在快速阻遏病势,具体治法上,宣肺透邪、解毒凉血尤为关键。王宪波教授带领团队研发了治疗新冠肺炎的院内制剂-银丹解毒颗粒,广泛应用临床;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在国际上首先发现预警新冠肺炎危重症发生的新指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根据年龄和NLR指标建立了精准分级管理体系。率先建立快速区分新冠肺炎与普通流感实时动态模型,为发热门诊和疑似病房筛查提供了简单实用的工具。发表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实践与体会》等四篇论文。两位主任积极参加到健康科普宣传工作中,接受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对话北京抗疫急先锋1》、北京卫视《生命缘》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特别报道、BTV科教《健康北京》特别节目《众志成城 防控疫情》等多次专访,在各种采访中突出中医药治疗的社会影响、得到的社会认同。由于在抗击疫情中的突出表现,王宪波教授荣获“北京市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首都中医榜样人物”等称号,江宇泳主任获得“首都中医榜样人物”的称号。
汪晓军、李丽主任在北京的另一个定点医院佑安医院,同样亲临一线,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中医证候,为患者辨证施治,多次组织讨论北京市中医药防治新冠专家共识。
二、驰援湖北,共克时艰
传染病分会副会长张国梁教授、扈晓宇教授都在2月中旬驰援武汉。张国梁教授作为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重症巡视组专家,在湖北工作一个月,与西药同道一起深入重症病房,查看会诊大量重症和危重症病人,指导相关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病人:主持相关医院死亡病例的总结与讨论,为临床方案修订提供了有益意见。扈晓宇教授作为四川省第七、第八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委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中医部部长,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国家医疗队中西医结合专家组副组长,Z9/Z10病区中医主任,在病情防控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带领援鄂第二临时党支部参与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危重病定点收治院区”救治方案制定,坚持中医理论为指导,制订“川方一号”,对四川重症队的救治起到了重大作用,以中医药为主对172例患者提供中药救治,共治愈出院141例(80.1%),所有经治病例全部存活,实现了“零病亡”、“零气管插管”、“零有创机械通气”、“零ECMO使用”的救治奇迹。
传染病分会副会长李晓东教授作为湖北省中医院副院长,在武汉疫情中肩负重任,为本院多个院区的应急救治日夜操劳。刘胜勇、任松主任作为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感染科骨干,带领医护团队成为孝感市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之一,历战83天,始终奋战在临床抗疫一线,克服物资短缺等困难,努力工作。其他理事如齐根全、张传涛、陈婧等多位主任参加了援鄂医疗队,多人担任医疗队队长、专家组长,与湖北医生并肩作战。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消化二科齐根全主任支援武汉沌口方舱医院,作为一名民族医药工作者,始终牢记民族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的优势,舱内中药使用率100%,还把具有预防、治疗作用的蒙药香囊作为礼物送给病区的每一个病人,同时在舱内开展蒙医行为疗法—安代舞疗法等等辅助治疗方法,使患者更快的战胜了病毒,得以康复。
三、坚守阵地,在全国各地发挥抗疫中坚作用
在上海、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安徽、山东、广东、贵州、福建等全国各地,传染病分会的理事们大多在传染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感染科工作,他们有人是医院负责人,有人是病区负责人,都全程坚守岗位,组织多学科团队对重症患者综合救治,确保病区重型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并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临床研究。罗威教授作为吉林省抗击新冠肺炎中医专家组成员和援吉医疗队队员,以临床医生和感控专家双重身份支援吉林市、舒兰市暴发疫情,在预防、治疗、康复三线亲自救治管理患者,为当地留下一条带不走的感控流程再造体系,并荣获长春抗疫先锋称号。陈亦洋主任从吉林省长春出现首例新冠肺炎开始,承担长春市隔离治疗点的中医药治疗任务,一直战斗在抗疫最前沿。完成了本地病例、国外输入病例、舒兰密接病例、大连密接病例所有感染者的中医中药治疗组织、汇报、省内专家会诊、院内调方、病例观察等大量工作;被长春市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评为“抗疫先锋”。韩白乙拉教授作为通辽市传染病医院副院长,组织指挥了该院新冠肺炎的全部救治工作,在内蒙古率先实施了蒙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获得自治区专项科研基金支持;被聘通辽市政府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顾问、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组织全市会诊51人次。谷野院长、王岩主任在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自接受第一例患者起,启动了“5433”应急保障机制,即5个专项小组、4个医疗救治区、3批应急人员梯队、3个医疗隔离修养区。带领医院完成了“零医护人员感染、零不良事件、零死亡、零投诉”的目标。疫情期间完成多项课题申报,组织安排治愈患者随访工作,大力推进“扶正解毒汤”中药预防新冠肺炎。陆云飞、杨宗国主任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作为中医人员深入一线,保证患者中医药治疗;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参与编写《中西医结合诊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验案120例》等专著。刘三都教授任黔南州疫情防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确诊救治病人15例(共17例),均给予中药治疗,治愈率100%。肖芙蓉主任在哈尔滨市传染病院感染一病区工作,自新冠疫情以来一直在临床一线,完善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设置及工作流程,承担发热门诊及新冠肺炎病区工作,同时是该院新冠肺炎中医治疗工作负责人,开展中医查房,辨病与辩证治疗相结合,中药使用率95%。
在全国各地,还有许多传染病分会的理事带领团队,奋战一线,沉着应对,发挥着中医药、民族医药抗击疫情的专长,在这里虽然不能一一例举,但是每一位传染病的医生都怀着“传染病是我的专业,让我先上”的信念,深深理解“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舍小家为大家,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积极贡献力量,他们是勇敢的逆行者!
四、2021年工作计划
1. 积极筹备并组织召开传染病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
计划2021年11月将召开传染病分会2021年学术会议及国家级传染病及终末期肝病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培训班。大会将就民族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艾滋病、肺结核、手足口病、甲型流感、发热待查等各类传染性疾病的临床经验、理论探索、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等内容广泛交流。征集相关内容论文,并评选优秀参会论文。
2. 举办全国继续教育培训班
计划在2021年6月中旬在北京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病进展培训班”,本培训班将邀请全国传染病界知名的中、西医专家进行授课,主题为传染病民族医药诊治进展及名家经验,内容包括重症感染、病毒性肝病、布氏杆菌病、艾滋病、鼠疫、禽流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的诊治思路、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名家诊治经验等。培训对象为从事民族医、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传染病领域的中级、高级临床医师,旨在提高传染病的诊疗水平,搭建中医、民族医传染病防治学术平台。
3. 开展传染病分会学组学术活动
按照总会要求,传染病分会已有两个学组申报了科研项目,明年继续完成相关科学研究,另两组也将申报科研项目,并及时总结科研成果,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传染病的民族医、中医药救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