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品临床评价分会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1-02-04

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品临床评价分会自2015年12月18~19日成立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医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己任,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医药政策和卫生、中医药工作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学术立会、会员为本、服务为基础、制度为保障”的办会理念。在组织建设与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品临床评价分会在业内的影响。现将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详述如下。

一、2020年工作总结

1、2020年主要开展的工作

2020年5月29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品临床评价分会在北京召开了一项学术交流会,会议主题为“蒙药经典方安神补心六味丸组方理论及临床定位研究”,本研究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下的“蒙医防治优势病种经典方药研发平台及质量体系建设和示范研究”项目。会议邀请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叶祖光教授、刘俊老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医院马丽红主任、兰玥主任,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心脏病科纳顺达来主任(视频连线)、北京中医药大学佟海英教授(视频连线)等多位临床专家,以及内蒙古奥特奇蒙药股份有限公司向公伟董事长等参会。会议主要集中讨论了安神补心六味丸的临床定位与评价,并讨论疗效机制探索以及蒙医诊断标准。会议推动了安神补心六味丸的临床研究评价,促进了蒙医药学术经验交流和蒙药的推广,沟通了企业和医院之间的蒙药交流,把绿色、新鲜的道地蒙药应用在临床上,大力推进了现代化绿色蒙药产业的发展。会议开得紧张而富有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

2、近年来民族医药学会药品临床评价分会,紧围绕民族药前沿热点、政策法规、技术方法等议题,就精准医疗与辨证施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要求新进展、中药新药研发策略及案例分析、中药临床定位的思考与案例分享、中药新药研发及配方颗粒研究的技术要求新进展、民族药医院制剂及药品创新发展等方面做了很多相关工作,其目的就是为药品临床评价分会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亦为临床研究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民族药上市后临床有效性再评价研究计划相关工作:民族药上市后临床有效性再评价研究是一个有逻辑、有步骤的过程,上市后中药普遍存在适应症宽泛、临床定位不明确的问题,上市后临床研究应明确药品临床定位和主要适应人群,这个目标通过真实世界观察性研究达到;明确药品临床定位和主要适应人群后,进一步用严格随机对照试验确证,获得循证证据;临床疗效肯定后,建议采用临床药理学研究方法,明确上市中药的主要作用机制;把以上研究证据和中医理论相结合,构建并升华该药物的中医理论体系,这不仅可以为该药物临床效应提供中医理论支持,同时还可以促进中医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二、2021年工作计划

1、根据学会《章程》的规定和要求,发展新会员,为学会补充新鲜的血液,同时发展单位会员。
2、制定医药相关行业标准,指导和规范临床合理用药。

3、与医药企业联盟,加快民族医药学会药品临床评价分会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4、做好关于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品临床评价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和换届选举大会及其会议相关事宜。

5、开展中医药与各民族医药的交流与合作,弘扬中医药和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促进我国民族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

6注重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专委会的作用,打造一支生机勃勃、团结协作的学术队伍。

7、为传承发扬民族医药信息和大数据研究学术思想,进一步凝聚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信息与大数据研究领域学术资源,开展(1-2)场高层次、有特色、重实效的学术交流会。

三、齐心协力、奋勇前进

民族医药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族医药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及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保障各族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探讨民族药科学价值,发掘临床价值,实现市场价值,分析民族药临床研究与评价现状中存在问题,促进民族药质量及安全性研究技术体系的建立,为民族医药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共同促进民族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学会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