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6~8日,第四届中国民族医药教育论坛、2015年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教育分会年会暨“一带一路”藏羌彝走廊民族医药文化论坛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举办。此次会议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主办,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和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教育分会共同承办。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中医、藏、蒙、维、朝等民族医学专家学者以及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的同志6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教育分会副会长、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院长张艺主持大会开幕式。西藏藏医学院院长尼玛次仁、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学术部主任刘玉玮、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教育分会会长朱嵘、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彭成等嘉宾为大会致辞。朱嵘会长在讲话中表示此次会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紧贴时代脉搏,既抓住了民族医药教育这个核心,又关注了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这次会议要认真研究民族医药如何抓住机遇,融入时代大潮。彭成副校长代表承办方向与会代表表示欢迎,指出民族医药的发展是国际国内高度关注的,也是习总书记高度重视的内容,在实现中国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现中国精神和中国形象的“一带一路”重大战略中,民族医药要起到重要作用。成都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民族医药教育和民族医药文化的发展,下一步要跟西藏藏医学院、太极集团等共同建设四川省藏医院。刘玉玮主任指出,我国现代民族医药教育起步较晚,民族医药中专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民族医师资格考试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民族医药教育的提升迫在眉睫。教育分会要在自己学术领域的基础上组建3~5个学组,开展相关研究、学术交流等工作,建立一支全国民族医药教育发展的高素质团队。尼玛次仁院长指出,此次会议的召开是进一步推动民族医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医药的传承、挖掘、发展创新速度加快,“一带一路”更提供了高速发展的契机。民族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更多靠各民族的交流合作。西藏藏医学院愿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共同推进藏医学教育的新发展。
北京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任小巧、云南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郭世民、西南民族大学教授邓都、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副院长古锐分别主持大会学术交流,22位专家或代表作了大会发言。赖先荣教授题为“科研反哺教学,构建现代藏医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的改革与实践”的发言,全面介绍了民族医药学院教育教学的历史、成绩与创新做法。八十高龄的老教授、生药学专家贾敏如教授作题为“当前中国民族药应如何研究和发展之我见”的发言,就我国民族医药资源信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发表了看法,尤其指出民族药的国际交流和民族间的交流十分有特色,民族药的研发要重视人文科学的研究。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民族药研究中心主任钟国跃教授作“民族医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教学内容探讨”的报告,从对我国民族医药高等教育模式,民族药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中,提出了民族医药教育发展的路径。
羌族、彝族和藏族的参会代表分别现场演示羌族的推拿手法、彝族的火疗、火花灸和藏族的烟熏疗法等特色诊疗技法,提升了学术交流的直观性,赢得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认可。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体现了全国对民族医药教育重要地位认识上的提升,也展示了民族医学教育的成就,与会代表在推动民族医药教育的发展上提出了积极建议并达成共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也为进一步开展“一带一路”和藏羌彝走廊的民族医药文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