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研分会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分会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1-03-01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研分会2021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的正确领导和悉心指导下,围绕少数民族医药科研工作重点,在服务学术进步、服务民族医药学科发展、服务会员发展等方面扎扎实实开展工作,现将科研分会的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分会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20年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深刻认识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统一领导下,及时发出倡议,民族医药专家、会员单位陆续为抗击疫情献出了计策、献出了药方、献出了药品。

1.科研分会常务副会长单位—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针对新冠疫情,研制了蒙医验方“蒙药百里香囊”和蒙医验方“沙黄清疫丸”。关于蒙药“百里香囊”,据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奥.乌力吉介绍:民间曾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佩戴蒙药香囊主要用来预防瘟疫,是蒙医传统中的一大特色优势。关于蒙药”沙黄清疫丸”,奥.乌力吉介绍:“沙黄清疫丸”是针对新冠肺炎传染性强、危害性大,根据蒙医理论和实践优势,在蒙医验方(科研)的基础上,结合前期筛选抗病毒蒙药实验结果,针对性的制备出来用作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的蒙药。

2.科研分会会长斯拉甫·艾白研究员,承担了2020年新疆公共卫生关键技术研发与防疫体系建设专项—“新疆地产特色抗病毒新药创制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本项目联合新奇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全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石河子大学药学院,采用产学研结合模式,利用我区丰富的地产中药、民族药药材资源,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理论指导下,发挥中药、民族药在预防和治疗重大传染性疾病方面的优势,以现有阶段性新药研究成果和已上市中药民族药为基础,开展抗病毒新药临床前的补充研究、上市药品的二次开发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再评价研究,将有利于提升自治区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防治能力,为突发性上呼吸道感染类公共卫生安全应急提供有效的新疆地产中药民族药产品和应急储备药物。

(二)为推动少数民族医药科研的发展,搭建少数民族医药高层次交流平台,2020年度举行学会交流会议2次。

1.为提高民族医药创新药物研发能力和水平,加强民族药科研队伍建设,于 2020 年 11 月6日至8日在北京市西藏大厦举办了少数民族医药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班(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编号:BT20204530003)。本次会议以“坚持主体发展、致力守正创新”为主题,围绕源于临床的中药新药研发--新的中药注册分类解读、谈传统医药临床研究设计思路和方法、系统生物学和医药研究、蒙医药创新发展与科技贡献度、脑梗塞规范治疗及蒙医标准化研究、少数民族医防治重大疾病制剂的有效性研究思路、蒙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少数民族医防治重大疾病制剂的安全性研究思路、哈萨克医、彝医、羌医防治脊柱退行性疾病和痛风研究、维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蒙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中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技术要求、维医药治疗遗忘型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维医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疲劳症的临床研究、维医防治A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抗白癜风维药筛选平台建立及药物开发研究、藏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藏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哈医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研究等进行讲座和研讨。本次会议让与会人员及时了解中医药 上述民族医药最新科研的新进展,进一步提高各民族医药科学研究水平。

2.少数民族医临床经验传承及执业能力提高培训班在线上举办

为更好地保护发扬民族医药特色优势,提升少数民族医医学理 论水平及诊病、临床技能、科研能力等素质,使民族医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主办,科研分会承办,于2020 年12月18日至19日,在线上举办少数民族医临床经验传承及执业能力提高培训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许志仁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图雅教授、中医杂志社刘国正社长、科研分会会长斯拉甫˙艾白教授、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李红岩教授、内蒙古民族大学奥˙乌力吉教授、贵州中医药大学杜江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李志勇教授、广西中医药大学李彤教授等领导专家参加本次培训班并做了专题讲座。培训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兼学术培训部主任刘玉玮主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谢雁鸣教授做开班致辞。

此次培训班邀请15位专家为学员作了“我国民族医药医师现状及发展路径”、“民族医药临床案例论文在报刊发表的模式”、提升少数民族医临床能力重要性、“少数民族医药经典名方遴选与利用”、“黎医外治法“熊胆梅花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民族医药文献研究和可视化分析”、“推进蒙医药文化传承赋能特色健康产业创新”、“民族医特色疗法的继承与创新”、“少数民族医方剂的传承与现代研究”、“民族医执业资格准入的途径与探索(以瑶医为例)”、“民族医药专家共识制定的路径和方法”、“藏药五味甘露药浴优势病种病例分享”、“回医马尔哈米贴敷疗法”等专题讲座或展示,使受训学员获益匪浅。培训期间还对部分学员进行问卷调查,一致认为授课内容具有实用性,特别适用于基层少数民族医药科研工作者,助力提高少数民族医药科研创新能力。

3.召开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研分会常务理事会

2020 年 11 月6日,在北京西藏大厦召开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研分会常务理事会,会议上许志仁会长就学会发展规划及科研分会的工作作了部署和建议,学会刘玉玮副秘书长解读学会关于分会换届相关管理办法、部署科研分会换届相关事宜。参会常务理事就上述事宜进行认真讨论,并对科研分会的换届工作和分会下一届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期望。斯拉甫·艾白会长总结并安排了2021年科研分会的工作。此次会议成立了科研分会换届工作筹备小组,负责科研分会换届工作,争取2021年上半年完成科研分会的换届工作,更好地适应总会对科研分会的工作要求。

(三)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医药科研工作。

1.少数民族医药科研项目评审

根据总会的安排,负责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少数民族医药科研项目的评审,组织少数民族医药资深专家,对2020年向总会申报的140项少数民族医药科研项目进行评审,高质量完成了总会的任务。

2. 召开少数民族医药项目专家咨询会

围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藏医、蒙医、维医等少数民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或优势病种研究”项目,聘请中国中医科学院曹洪欣首席研究员、叶祖光首席研究员、高蕊首席研究员、曹春雨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李学军教授等知名专家,针对藏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藏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蒙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蒙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维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维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维医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疲劳症的临床研究、羌医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哈医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研究等方面,对项目、课题、任务及病种负责人和研究骨干共40余名人员进行了培训。项目组项目和6个课题分别向咨询专家介绍项目和课题的实施方案修改和整改工作方案,与咨询专家进行现场求教,专家对存在问题进行一一指导。

二、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研分会2021年分会工作计划

1、学术活动: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研分会计划于20215月在北京举行“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研分会换届大会暨2021年学术年会”,主题和主要内容:科研分会换届大会、理事会和少数民族医药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一期)。这次培训班重点培训科研项目的组织、设计、申报、实施、监督、结题以及成果鉴定以及申报成果奖等相关内容。各位会员到时可以带你们课题组的申请书参会,会员和相关专业国内知名专家共同探讨您们的课题,为会员解决实际问题,将更多临床有效、安全的项目推荐给总会。尤其是势力比较弱的少数民族医药领域的课题重点扶持,帮助他们整理、提升和创新临床原有的治疗方法及其技术、方药等,或引导您们整理提升古代经典名方或老名医诊疗技术或医院、门诊、诊所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诊疗经验及其技术、方药等,成熟的可推荐总会,或组织会员,由他们申报各部委或国家各类科研项目。

2.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研分会计划于202179日至20211013日,线上和线下,线下在乌鲁木齐举行“少数民族医药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二期)。针对中药“经典名方物质基准”研究、中药大品种二次研究思路、中药治疗失眠的临床、中药治疗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维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少数民族医防治重大疾病制剂的完全性研究思路、少数民族医防治重大疾病制剂的有效性研究思路、羌医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维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维药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蒙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蒙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藏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藏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维医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疲劳症的临床研究、哈医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研究、维医防治A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行学术交流与培训,使民族医药工作者了解并掌握民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科研方法及思路,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关键技术。

学会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