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分会2021年年会、中国康复学科发展高峰论坛暨中西医结合重症康复学习班在海口召开

发布时间:2022-01-25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分会2021年年会、中国康复学科发展高峰论坛暨中西医结合重症康复学习班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分会、广东省第二中医医院、海口市中医院承办,于2021年10月29日到31日在海口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由于受疫情影响,减少人员过大流动,以广东、海口人员为主要参会人员展开会议,同时举行线上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分会会长刘悦教授及秘书长陆彦青教授为主召开,同时邀请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王小寅教授、邝伟川教授、文希教授,海口市中医医院陈鸣副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冯玲教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温春娣主任护师等康复领域的专家授课,深层探讨中西医结合重症康复的新发展及新技术,来自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师、治疗师及护理人员共计约285人参加会议。

image.png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刘悦教授分享的是《中西医结合重症康复学科发展》,通过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一病区为案例,介绍了该病区的优势病种、病人特点、早期康复意义目的、中西医治疗手段,并探讨了目前对重症康复质疑及重症康复专科发展困境的解决方案。

image.png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冯玲教授分享的是《冠心病中西医结合康复策略》,介绍了心脏康复历史与现状、冠心病心脏康复机理及PCI术后中西医结合康复策略,提出心脏康复是一种综合管理模式,而不仅是一种技术,应贯穿整个心血管疾病过程,而不仅是临床治疗的延续,可以让所有可能出现有氧运动能力下降的人群受益,而不仅仅是心脏病患者。

image.png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王小寅教授分享的是《植物状态康复策略》,首先从诊断入手,常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客观地表达患者的意识状态,然后分别介绍了昏迷促醒的中西医治疗手段,最后详细传授立足于中医传统医学理论及现代解剖知识,采取一定的针刺手法对穴位操作以达到促醒。

image.png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陆彦青教授分享的是《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在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中应用》,讲述了脑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机制及呼吸功能评估,重点介绍了呼吸康复对策,其中体位管理、气道湿化、气道廓清技术、呼吸肌训练、肺膨胀技术、说话瓣膜的应用拓展了大家对呼吸康复的认识,又从传统针灸和中药的应用上反映中医注重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特点。

image.png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邝伟川教授分享的是《高压氧在重症康复中的应用》,通过病例分析介绍了高压氧的介入有利于昏迷患者及肺功能异常患者恢复。高压氧能促进肺功能康复、为气管拔管创造有利条件、对气道有清刷作用,结合抗生素治疗能加强抗菌作用。

image.png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文希教授分享的是《通气长针在神经源性二便障碍中的应用》,首先运用解剖理论介绍了排尿、排便生理及中医对二便障碍的认识,再详细讲诉通气长针的理论基础、特点、选穴和针刺方法的创新,最后结合病例让大家生动地认识到通气长针的疗效。

image.png

海口市中医医院陈鸣副院长分享的是《中风康复治疗的一点思考》,提出中风病人面临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介绍,必须遵循康复机制原理,以中医康复学理论技术+现代康复医学理论技术的快速最佳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通过FMA运动积分、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评估,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image.png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温春娣主任护师分享《重症康复患者多管道管理》,分别介绍了重症康复患者多管道概述、管理管道目的和目标、存在问题、关注焦点、难点及常见管道的护理要点,最后总结可成立专项管道管理小组、精准管道风险评估、管道固定规范及做好知情告知及护患沟通。

本次会议为专业性的交流盛会,为我省中医康复科技工作者搭建更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专家们共享了新的康复理念、研究成果及康复病区的管理经验,希望将重症康复技术向海南地区辐射,提高重症康复能力,能更好的为当地康复发展服务。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分会将继续坚持学会宗旨,团结组织广大中医药科学技术工作者,坚持民主办会原则,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提高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中医药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普及和推广,促进中医药科学技术队伍的成长,为会员和中医药科技工作者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学会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