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工作总结
一、学术活动总结
2021年6月18日~20日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东院区大礼堂举办“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山东)培训”暨省级继续教育项目 “急诊重症救治能力培训班”,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本次培训班围绕疫情防控、生命支持、创伤救治、应急演练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内容丰富,大家学习热情高涨,线下参加200余人,累计上线听课人次达5000余次。参培人员一致认为,专题报告内容新颖、前瞻、信息量大,拓展了知识面,同时又能结合本职工作,既提高学术水平又增强了实际工作能力。会议学术报告突出了时代特点和学术前沿,向广大参会人员传播了国内外许多相关的重要信息。会议的专题报告宏观,综合,前沿并紧密结合国内、外医学科技界发展的现状和需要,给与会代表以最新的医学前沿信息。
二、阻击新冠病毒
2021年急诊医学分会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在防控工作中坚持民族医、中西医并重,促进民族医、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中国民族医药防治传染病历史悠久,疗效肯定,在近年来的历次重大传染病防控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人民的健康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此次疫情期间,各民族医药结合各自地区的气候特点,充分发挥民族医药特色优势,开出民族医药处方,制定适合自身的预防及治疗方案。蒙医、羌医、彝医、壮瑶医药、藏医等各自采取与西医、中医结合的方式,对患者实行“一人一方案”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各民族医也结合自身民族医药特色制定了的预防、治疗、恢复等处方,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作用。民族医药及早介入并全程参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为疫情防控阻击战增加防护层。
2021年急诊医学分会孔立、刘清泉、张忠德、叶勇、胡仕祥等教授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奔赴满洲里、西安、天津、安阳等地参与一线抗疫。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勇敢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圆满完成援助任务,充分发挥了民族医、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的独特作用。
2022年工作计划
1、拟定2022年6月份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全理会及学术年会,换届选举产生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第二届急诊医学分会,并制定工作计划;
2、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形势下,继续积极投身、做好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加强培训以提升中医院、民族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
3、各学组牵头单位完成学组筹备工作,确定主具体研究方向、学组成员及单位组成,制定学组规划及年度计划。开展本学组疑难危重症研究、联合重大课题攻关,以发挥民族医药特色、提高临床疗效为突破点,各学组分别建立1~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推动急诊学科全面发展。
4、组建中医药、民族医药急诊论坛或沙龙,拟每年2~4次,并申报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5、开展急诊医学分会的科研项目评选,评出优秀科研项目申报学会科技成果奖;
6、目前已组建急诊医学分会微信群,学术氛围浓烈;筹备建立公众号及网站,加强分会信息宣传建设,通过新媒体推进急诊医学分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