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医药学会2022年妇科分会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04-14

2022年12月30日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第二届妇科分会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领导和支持下,自2019年6月换届以来,按照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分会工作考核要求,认真完成相关任务,现将2021-2022年妇科分会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  综合建设

1.秘书处建设:

妇科专业委员会根据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要求,自2019年6月在内蒙古举行了妇科专业委员会换届工作,并将“妇科专业委员会”更名为“妇科分会”,成立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第二届妇科分会,设有稳定的团体会员单位和办公场所,设有秘书长一名,执行秘书长一名,副秘书长3名,秘书处人员设置兼顾少数民族成员比例(执行秘书长及一名副秘书长为少数民族,占40%)。设有妇科分会固定的分会通讯员与联系方式,分别由秘书长和副秘书长担任。

2.综合性工作:

(1)按时出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相关会议,包括2021.12.21王小云会长、马堃执行会长、黄旭春秘书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第3届5次理事会议(视频会)”、2022.7.26.“关于申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优势病种诊疗共识会议(视频会)”、2022.9.7.“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图书出版规划工作推动会(视频会)”等。

(2)会议认真听取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发言、民族医药学会秘书长工作总结报告以及关于各分会工作部署。会后组织秘书长、副秘书长等进行详细讨论,认真执行开展各项工作,落实学会印发的各项文件精神;

(3)每年以文字报告形式按时报送妇科分会年度工作总结以及下一年工作要点相关材料;

(4)按要求完成并报送年度分会工作考核材料报表及材料。

3.档案管理:

妇科分会建有完善的工作档案,包括理事登记表及汇总表、会员登记表及汇总表,分会会员费缴纳登记表,分会理事会档案、分会各项活动档案、年度总结及考核评估落实情况,每年定期将新的资料进行归档整理。

4.网络建设:

妇科分会由秘书处专人负责上报每年活动的信息以及信息发布,已上报2022年妇科名医大讲堂网络义播和妇科分会线上学术年会的精彩片段,在学会网站无不健康或违规内容。

5.会费上交:

妇科分会成立至今每年按时完成理事单位会费缴纳,按时完成个人会员费缴纳。2019年成立第二届妇科分会已一次性上交4年会费。

6.执行规章制度:

妇科分会严格执行国家法律及学会的规章制度,无违规情况。

第二部分 组织建设

1.理事会成员比例:

第二届妇科分会全体理事共311人,其中常务理事84人,占27%(符合学会常务理事不超过理事会总人数30%的要求),名誉会长3人,会长1人,执行会长1人,副会长30人(其中民族医6人,占20%),常务理事84人(其中民族医24人,占28.6%),理事180人(其中民族医40人,占22.2%)。其中涵盖1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理事人数22.5%(超过总会要求的少数民族占总理事人数15%的要求)。

2.理事会议情况:

2022年11月5-7在线上召开第二届妇科分会第二次妇科分会全体理事会议和青年委员会第二次全体理事会议。

第三部分  学术活动

疫情期间,2022年11月妇科分会在线上召开“妇科名医大讲堂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分会2022学术年会暨全国继续教育学习班“妇科生殖内分泌疾病诊治新进展”,内容涵盖中医、民族医诊治妇科生殖内分泌疑难疾病等。通过学术交流,极大促进了民族医药妇科学术的发展。参会人员达43000多人,通过网络直播、媒体报道,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

各副会长单位也积极举办省级以上大型学术会议共30余次,其中包括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妇科生殖内分泌疾病研究新进展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修班”、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妇科流派分会2022年度学术年会妇科流派诊治难治性疾病经验研讨会、浙派中医妇科学术经验继续教育学习班、国家继续教育项目“中医药治疗月经疾病的优势和特色培训班”、“全国名中医学术思想传承方法学研究培训班”、“第20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国际中医妇科学术大会”等,通过学术交流,促进了各民族妇科专家之间的交流以及学术碰撞。

第四部分  学组建设

妇科专业委员会根据要求进行学组组建,共组建5个学组包括绝经相关疾病学组、月经病学组、带下病学组、妊娠病学组、杂病学组,各学组下设学组亚组,每年学术活动均围绕以上学组开展。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多民族诊疗专家共识制定:2021-2022年度妇科分会组织申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优势病种多民族医专家共识并获得立项9项,超额达到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分会考核要求。获得其他学会行业标准制定立项21项,为中医、中西医结合妇科标准制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22年妇科各学组共有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研项目22项。2021年按要求顺利完成科研项目中期评估会议,将按时进行相关课题验收。各副会长单位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课题48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发表论文4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与SCI250余篇。

2022年7月收到通知,2021年申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及著作奖5项,共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2022年申报结果未出。副会长单位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10余项,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省科学技术奖等。专利与成果转化共20项(国家专利19项,成果转化1项)。

获得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民族医药专著”出版(立项):根据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积极做好图书规划项目工作,做好民族医药专著出版工作”的通知,妇科分会组织开展民族医药诊治妇科疾病专著编写计划,获得专著出版规划立项2项:《当代妇科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与验案集》《当代妇科全国名老中医验方与特色疗法集》,并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目前正在编写中。

第五部分 公益活动

1.妇科分会成员积极参加一线抗疫活动,2022年11月,妇科分会多个成员参加了广州疫情重灾区的核酸突击队工作和广州方舱医疗工作,为抗疫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开展大型社区义诊:妇科分会每年定期组织1-2次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健康大型义诊,至今已举办7次,足迹遍布青海、内蒙古、广西等地义诊人数达10000余人。2021年4月,经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批准,2021年4月妇科分会组织全国知名专家联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妇婴保健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克服疫情期间种种困难,妇科分会组织全国知名专家深入西藏藏区进行义诊。本次共义诊藏区群众、会诊疑难病人共计300余人,主要诊疗内容为不孕不育症、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妇科肿瘤以及复发流产等妇科常见病及疑难疾病,发放各种健康宣传资料500余份,发放免费药物价值约16300元,给藏区群众带来了福音,得到了藏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3.社区义诊:2022年受疫情所限,未能至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义诊,但依然克服困难多次组织至广东社区开展健康义诊活动。其中2022年8月至广东最大社区华南新城开展义诊,当日义诊人数超过1000余人,获得当地居民一致好评。

同时各副会长单位积极开展并参加各类小型义诊活动达80余次,从长三角到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涉及地域广,惠众人数多等。

第六部分  搭建平台,培养人才,拓宽视野,提升建设

妇科专业委员会为促进民族医药学术发展,掌握国际国内的诊疗新进展及民族医药诊疗特色的相互交流,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平台,每年的学术年会参加人数众多,其学术收益得到了各民族参会代表的高度好评。

2022年妇科分会人才辈出,成员共获得国家级优秀人才与荣誉称号30余人。

国医大师1名(肖承悰教授)

全国名中医2名(黄光英教授、杜惠兰教授)

岐黄学者2名(谈勇教授、冯晓玲教授)

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师承导师19人(夏桂成、刘敏如、王小云、马堃、陆华、魏绍斌、杜惠兰、谈勇、贺丰杰、尼罗法.塞提瓦尔地、丛慧芳、李伟莉、潘丽贞、梁瑞宁、黄缨、章勤、丁丽仙、陈林兴等)

第五批全国临床优秀人才1人(傅萍)

国家级荣誉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冯晓玲)、中国民主同盟80周年先进个人1人(陆华)、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人(丛慧芳)

呈现一片人才蓬发的旺盛景象,为妇科专业委员会的发展注入渊源不断的动力。

同时妇科专业委员会除积极完成以上多种职能工作外,各副会长还积极承担政府中医药职能部门工作,如多位副会长担任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专家委员会专家,多位副会长任各省、市政协委员及人大代表,多位副会长任教育部学科评估专家等,在多个重要领域发挥为多种重要功能。

第七部分  临床科研——硕果累累

妇科专业委员会成立至今,除了认真执行学会各项职能以外,在临床科研上积极努力,互为表率。2021-2022期间,根据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专科分会学组建设工作要求,妇科分会五个学组积极申报学组课题,共向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申报学组课题16项,获立项12项,每个学组方向均有立项课题,达到妇科分会考核要求。妇科分会已按要求完成课题中期评估,下一步将按照要求进行课题验收工作。各副会长单位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课题48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发表论文4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与SCI250余篇。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分会自成立至今,在总会的方针、政策指引和大力支持,在会长、执行会长及各位副会长单位大力协助下,团结各民族力量,顺利完成综合建设、组织建设、学术活动、学组建设、公益活动等各项工作,为促进全国民族医药妇科学术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妇科专业委员会将继续秉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促进民族团结的宗旨,今后将继续扩大少数民族理事队伍,开展中医、民族医学术交流活动与会议,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学术发展,定期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公益活动,为全国民族医药妇科学术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第二届妇科分会               

                                                                   2022年12月30日 


学会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