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热病分会工作因新冠疫情仍受到较大的影响,一些拓展交流合作的工作严重滞后,但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热病分会在学会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分会基本按计划完成学会工作,在各位同仁的支持下,坚持围绕中医药与民族医药共同发展为中心,结合学会实际,紧密团结依托广大会员,以提高中医药与民族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为目标,在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2022年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分会建设工作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热病分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中医热病与肺系病诊治进展培训班于会议举办时间为2022年12月17日,为减少接触,举行的形式为线上会议。会议邀请8位专家作学术报告,由于收到新冠疫情影响,分会提出了理事会延期的申请,于2022年12月20日晚上20:00通过腾讯会议平台以线上会议形式召开,共165人参加会议。
2016年至2022年,分会共举行全国性学术活动7次,依托各理事开展的继续教育项目超过100项,培训人员达到万人次;组织科普与义诊活动228次,制定指南与专家共识15项,出版专著50部,先后主持科研项目92项,共获得经费支持近2000万,发表论文超过400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及荣誉6项,其他各级奖励累计90项。
组建学组方面,已成立感染学组、不明原因发热学组、重症感染学组、风湿免疫学组、癌性发热学组、民族医学组,会后将由各会员自愿申报牵头或加入。今年暂无新增会员。
自热病分会成立以来,严格遵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章程,在总会的领导下依法合规开展各类学术活动。
二、宣传和管理工作
主要通过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热病分会微信群进行工作沟通和交流,有关热病分会的各项工作通知均在微信群中发布。微信群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分会的工作效率,使得分会的所有理事均可及时、准确地获得分会和总会的有关信息。同时,微信群的建立方便了各地区理事间的工作和交流,为分会的学术发展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流平台。
四、举办学术活动
2022年12月17日,由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和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主办的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热病分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以线上方式盛大召开。会议讲者来自广东、广西、青海、四川、云南等地,与会人员由来自全国各地。共同出席了该学术交流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热病分会主任委员林琳教授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听众,并对两大委员会进行了工作总结,并提出了下一年的新要求、新任务。会议以全国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教授的《急危重症的中医临床辨证思路》拉开序幕。
讲者来自全国的各地的热病委员会专家,来自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的李凤珍教授为学员带来了《新冠肺炎的壮医认识与防治》。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卢云教授讲授《“西理中用”治疗感染性疾病》,为学员应用传统医药提供新思路。北大人民医院的冯淬灵教授通过《发热验案分享》提供了有趣的临床病案,别开生面地让学员重新学习了疑难发热病的诊治思路。青海红十字医院的谭启龙院长带来了《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回医热病研究》,还有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黄东晖院长讲授《肺部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诊治思路》,广东省中医院的吴蕾教授讲授《民族医药经典经方治咳案例分享》,深圳市中医院的陈生教授讲授《中医药防治疫病的应用与研究》,会议对呼吸相关疾病的民族医药救治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4、申请2021年继续教育项目
2022年12月向省学会申报了一项2023年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中医热病与肺系病诊治暨周仲瑛学术思想传承讲习班”,承办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热病分会、广东省中医院,负责人是林琳会长。
热病分会的成立将充分发挥各民族医药特色,进一步宣传和推广国内外热病防治研究的新成果,培养热病临床和科研人才,实现对热病的综合管理。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热病分会
2023年工作计划
一、分会建设工作
1、进一步扩大分会成员人数,增加民族医比例。
2、成立学组,制定各学组相关的行业指南或专家共识,解决临床难点。
二、组织管理
1、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的领导下,热病分会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组织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逐渐形成自律、求实的良性运行机制;
2、拟于2023年11月召开热病分会年会;
3、积极出席总会组织的有关工作会议;
4、按时向学会报送新增理事会成员、会员信息汇总表、工作总结。
三、宣传工作
进一步完善热病分会微信群的建设,打造一个分会内部工作和学术交流的精品信息化平台。
四、学术活动
拟于2023年9月理事工作会议后召开本年度学术交流活动。学术交流形式为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地点需要根据疫情再商讨决定。
学术活动将邀请全国知名热病和肺系病专家,拟就中医、民族医的新进展、临证经验和难点等进行学术交流,进一步宣传和推广国内外热病防治研究的新成果,充分发挥各民族医药特色,培养热病临床和科研人才,从而实现对热病的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