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脑病分会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3-04-14

2023年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将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领导下,继续规范和完善以基本组织架构、规范管理架构和学术活动架构为主的“三个架构”,按照“四轮驱动行动计划”的要求,认真部署、安排各项分会活动。遵循脑病分会的建设思路和发展设想,以学组建设为抓手,继续完善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持续加强学术网络和平台建设,不断挖掘新的优势病种,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医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己任,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医药政策,提高民族医药影响力,推动脑病专业民族医药学术发展。

1. 加强组织建设

脑病分会持续完善组织架构的机构设置,规范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任务。遵循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的要求,在提高人员构成中民族医比例的原则基础上积极吸纳有识之士,邀请中医、民族医药学领域人员加入脑病分会,充分发挥中医与民族医的优势。继续加强学组建设,挖掘新的优势病种,设置各学组中医、民族医组长,界定权限与责任,努力提高学组内部和学组之间的有效沟通,促进各学组齐头并进,共同进步。

脑病分会不断加强分会组织架构的内涵建设,分层次组织脑病分会的成员、理事和学组,开好学术年会、理事会、学组工作会“三个会议”,完成脑病分会的使命和任务。重视理事会,丰富理事会的内容和深度,传达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的精神和要求,评估学组工作,分析分会问题,研究分会年度考核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定期召开学组工作会议,利用建设的平台和网络,及时有效地安排线上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术会议,真正实现学术活动构架。

2. 丰富学术内涵

组织整理挖掘中医、民族医药学术经验,潜心研究专科特色技术,创建新型专科或专病特色诊疗中心,建立专科专病专治的特色项目。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民族医药学术交流,学术年会内容上有针对性,多聚焦、多倾斜不同学组领域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针对性地提供新方法、新思路、新技术、新成果,切实有成效地解决临床问题。以学组优势病种为核心,以中医、民族医为特色,定期举办优势病种的专科培训,积极开展各种义诊、帮扶工作,推广学组优势病种诊疗经验和专家共识。加强国内国际合作和交流,开展标准化建设,认真研究指南和规范,制定多民族共同治疗优势病种的专家共识,已经申报研制缺血性脑卒中中医、民族医诊疗专家共识,体现多民族治疗优势,把标准化建设落到实处。

3. 提升科研水平

目前分会每个学组均有 1-2 个以上的科研项目,继续组织学组、理事和成员进行有秩序、有目的、有规划地科研申报,力求申报的科研项目可以针对影响优势病种疗效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突破。继续完善已经建立的优势病种诊疗平台,鼓励会员、理事们融合系统生物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前沿技术,开展队列研究或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经典方药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力争优异的科研成果。开发有潜力尚未完全进入市场的民族医药方法、药物和技术,研发民族医药产品,促进成果转化,开展适宜技术推广和产品展陈等。总结科研成果,继续积极申报学会奖项和图书专著。

4. 完善平台建设

完善优势病种平台建设,开展远程医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索与实践。以学组为龙头,依托各学组组长单位优势资源,完善学术网络,为脑病分会成员提供临床与科研平台,挖掘、共享海量数据,为开展重大疑难疾病的联合攻关提供基础。密切与国内外相关单位的联系合作,围绕健康卫生等问题搭建双边或多边平台,为学科发展注入新动力。

5. 提高民族医药影响力

依托不同学组和单位的专业优势,积极加强社会辐射和科学普及工作,提高民族医药与脑病分会的影响力,承担科普惠及人民的社会责任。通过举办多场专题报告、科学宣讲等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新媒体,在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进行医学科普宣传,提升民族医药影响力。在有效落实疫情防控政策的前提下,发挥中医、民族医的优势,有序开展早期预防工作,宣传中医与民族医的闪光点。

6. 重视人才培养

统筹组织学组以学科建设为契机,培养脑病学科的专业人才,加快人才梯队建设,培养临床医学研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学科研究生和规培生,在多个方面积极培养专业型、全面型人才。开展培训项目,鼓励和其他单位合作举办的相关项目,抓好继续教育,拓宽交叉学科领域知识。面向基层社区或贫困地区基层医院进行培训或巡讲帮带,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服务能力。继续开展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工作,探索建立传承数据库。

各位理事们、同道们,中医药、民族医药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本次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将中医药事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发展中医、民族医注入了信心和动力。2023 年我们要提高站位,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逆势而上,万众一心, 勇于担当,守正创新,努力完成脑病分会承担的责任和任务,推动脑病分会迈上新的台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医药文化普及弘扬、祖国健康事业不懈奋斗。


学会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