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养生防病常用方药(内科)

发布时间:2013-09-24

 苗家人十分讲究疾病的预防,祖上有有病早治,无病早晴带雨伞,饱带饥粮的庭训。实际上,苗家人(包括苗医,苗族药师)的预防观念、预防内容很丰富。其中包括:无病早防,即养生学及其一些理念;有病早治,不使其加重或变化;得病防死。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恐惧的事。所以苗家人宁愿世上挨,不愿土中埋的说法。

 苗家人不但对于瘡疫、黄肿病、黄刺子病、痢疾等传染病很讲究预防;就是对于外伤、感冒等也很讲究预防。所以才有防伤鬼水鬼等说法。

 对于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小伤小病,则是先学习其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这些方法和药物,都是当地人的经验,既经济实用,又随时可得,随手可取,很讲究实效。这些方法和药物,不但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很多还有预防疾病的作用。不但在当时对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很多方药,还可以使其断根,即永不复发。这些民族医药中的精华,有必要记录下来传承下去,使其扬光大,为苗家子孙所学习,更为有志于民族医药学的仁人志士一个参考依据,以便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苗家防治肺岩(癌)方

 肺岩,肺如岩也。常可见胸紧、胸痛、咳血,痰中血丝或脓痰,体质消瘦,日夜汗出。常用药物有:玄参250,八爷崽120,桔梗60,灸甘草30。上药先煎浓后再加蒲公英15,金银花15,水灯草15,煎沸1520分钟后,滤去渣,用一瓷钵盛起。置放地上一夜,去火毒,当茶饮。功能:滋阴润肺,清热解毒。主治因肺阴虚引起的肺岩、肺结核、支气管炎、肺气肿、肺脓疡等病症。

 二、防治感冒方

一)冬天,用柏树叶、鱼腊树叶在屋内烧烟,可防头痛、发烧。

二)春天,用小荆芥、薄荷、防风等,煎水当茶喝,可防感冒。

三)有的苗医把重感冒称之为伤风、伤寒”。治疗常用肺经草、金银花、桑树皮、细辛、当归、广木香、腊梅木、候樟木、地枇杷、茅根、八角风、紫草、见风消、麦冬、天冬、益母草,水煎内服。

 三、头痛立止法

(一)取萝卜捣汁,吹人鼻孔。左痛吹左鼻,右痛吹右鼻;全头皆痛则煎萝卜汤服,每次1小碗,13次。

如果头痛如爆裂者,可用当归切细,用酒煎汤送下。

三)用大蒜切片放到肚脐上,再用艾叶灸至病人口中出大蒜气即可。

(四)如属风痛而眩晕者,以炒蝉蜕研末,用温酒冲服,极神妙。

(五)凡出现剧烈头痛时,只须向后倒走,约10分钟左右,头痛则爽然若失。

 四、预防中暑方

(一)虎耳草30,鱼腥草30,薄荷叶15,细叶香薰15,水煎代茶服。

二)土薄荷、大叶青篙、淡竹叶各10,马鞭草、荷叶各 15,车前草6,煎水代茶服。

三)金银花30,称星树根15,薄荷10,野菊花30,芦根30,酢酱草15,甘草10,水煎代茶饮。

四)夏天,用绿豆煎水当茶喝,可防中暑。

 五、治三消方

(一)苗医把消渴称之为干巴叶肚”。凡遇三消病,用煮蚕茧水,日饮数碗。

二)或用糖艿芋方,日食78大碗。

三)治疗时用红参、甘草各等份,研末,调猪脑髓、猪胆汁,兑蜂糖服。

 六、寒泻

 泄泻日久,阳气衰微,泻下清稀,小便清,口淡无安,苗医常用方:

(一)胡椒末和饭作饼,敷贴肚脐上。

(二)热柴火灰,布包敷肚腹。

(三)食盐两包,锅中炒极热,熨腹部,冷则易:

(四)用糯米酒糟和盐炒热,布包敷腹部。

(五)艾叶一把,捣为绒,加酒炒热为饼,敷肚脐上。

(六)胡椒6,大蒜10,捣烂为饼,贴肚脐上:

(七)艾叶、灶心上、门斗灰、吴茱萸各适量,研末,醋炒敷脐。均效。

 七、久泻不止

 大便稀溏,经久不愈,日多次,体质消瘦,精力疲倦。可用:

(一)大蒜捣融,贴足心,或贴肚脐上。

(二)大蒜须加银朱捣融,敷肚脐上,立止如神。

(三)木憋子半个,母丁香4粒,麝香0.3。共为细末,口水调为丸,如黄豆子大。纳脐中,外用小膏药贴之,立止。

(四)芡实,淮山各60,公猪肚蒸服即愈。

 八、治哮喘方

 苗医把哮喘称为扯哈。治疗方法有:

()七叶一枝花,切片晒干,生吃。

(二)野关门,水煎服。或马齿苋生吃。

(三)四叶莲、瓜子金,水煎服。

(四)治疗哮喘,苗医用夜关门一把,切碎,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五)以滩螺壳10余个,煅存性,研末,以蜂蜜调服。

 九、胃痛

(一)七叶一枝花,晒干生吃。

(二)凉棚草,兑甜酒蒸熟吃。

(三)青木香、七叶一枝花、八角莲,水煎服。

(四)凉棚草、马蹄香、阴蛇风,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