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3日,人社部公布了《医保目录》(人社部发〔2017〕15号)名单。历经9年,在翘首期盼中增补《医保目录》的工作终于落下了帷幕。新版《医保目录》西药和中成药(含民族药)共收载药品2535个,较2009年版目录(2193个)总量增加了342个,增幅约15.60%,特别是民族药此次新增41个品种,加上09版45个,数量达到86个之多,增长幅度约90%,创历史新高。
为响应党和国家关于“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充分发挥学会自身特点,积极呼吁并推动更多的民族药进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自2014年初开始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先后举办了6次“民族药专家论证会”,分别按“综合专场”、“苗药专场”、“壮药专场”、“傣、彝药专场”进行,对由贵州省、广西省、云南省药监局推荐以及其它民族药企业上报的共计一百多个民族药品种进行择优咨询论证。参与论证的十余名专家多数来自各民族地区,最终从“临床必须、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保证供应、使用方便、价格合理”等角度选出87个民族药品种。
我会于2016年9月将相关建议和这87个民族药品种分别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民医药会事〔2016〕94号)、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中民医药会事〔2016〕96号)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中民医药会事〔2016〕102号)。这些建议和呼吁都得到这3个政府部门的理解与支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和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也将我们的文件转报人社部。
2016年10月8日,人社部医保司黄心宇处长召集由我会在内的14家行业学、协会开会,布置新版《医保目录》筛选工作。
根据这次会议所布置的工作,我会组织了来自藏、蒙、维、傣、彝、苗等13家民族药企业代表参加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2年10月12日在北京亮马河大厦举行的“目录调整方案征求意见座谈会”。
在这次会议上,13家民族药企业代表分别做了发言,从民族地区民族药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民族地区所关心的具体问题提出五点建议:
1.建议增加民族医药在医保目录中的比例。
2.为了鼓励科研创新,对于已经纳入09版的民族药品种,并且有创新剂型的,建议增补到新版目录中。
3. 建议实行同行专家评议机制。
4.建议民族药作为“调入药品重点考虑”行列。
5.民族药认定应为各民族地区政府或当地民族医药学术团体推荐的、并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最终认定的品种。
会后将这些建议汇总,由参会的13家民族医药企业代表联名签字后以书面形式上交医保司。通过这次会议,各企业对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我会也为民族地区争得了应有的话语权。
2016年11月,我会接到人社部医保司通知,已采纳我会关于“同行专家评议的建议”,要求我会推荐藏、蒙、维《医保目录》的评选专家,我会按相关要求完成了此项工作。
并在期间与黄心宇处长进行了沟通,他明确说:“已充分考虑了学会的建议,请放心,这版将大大增加民族药品种。”
至此,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推荐民族药进入新版《医保目录》的工作历经两年,终于划上了句号。最终进入的数量还是相当多的,为民族成药在国家医保中争得了认可度,并通过多次共同举办和企业单独要求举办“民族药专家论证会”,使更多的资深专家对民族药有了进一步了解和熟悉的过程,从而扩大了民族药的影响和知名度。
今后,我会将继续坚持以服务为本色,充分发挥学会自身优势,为广大民族地区与政府间沟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互相增进了解。为使更多的民族药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和《国家基药目录》中积极奔走呼吁,为大力促进民族医药事业发展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