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用资源分会、药品临床评价分会年会暨2019年学术交流会在通辽市召开

发布时间:2020-03-13

   民族药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是民族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十三五” 开局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和《中药材保护与发展规划(2015—2020)》的精神, 进一步推动民族药资源的保护与共享,促进民族药资源事业发展,2019年7月19日~2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召开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用资源分会、药品临床评价分会年会暨2019年学术交流会。此次学术交流会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主办,内蒙古民族大学和江西中医药大学承办,内蒙古天奇蒙药集团、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支持。

代表合影


   20日上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召开了交流会开幕式,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学术交流会


   20日~21日,开展了学术交流会。此次学术交流会共有13个学术报告,其中叶祖光教授、龙春林教授、万定荣教授、斯拉甫•艾白研究员、奥•乌力吉教授、蔡少青教授为大会特约报告。分别是:超临界萃取-全相色谱-质谱技术在民族药研究中的应用——新型研究方法与设备在民族药研究中的应用(北京大学陈世忠教授);浅谈中医药经典方和配方颗粒——新产品研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叶祖光教授);民族植物学理论与方法在民族药资源研究中的应用(中央民族大学龙春林教授);瑶药优势资源品种筛选及健康产品开发(广西中医药大学邓家刚教授);民族药材(土家药)质量与质量标准研究有关问题(中南民族大学万定荣教授);从临床角度确定少数民族药适应症的定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药研究所斯拉甫•艾白研究员);藏药高原荨麻不同部位降尿酸作用及机制研究(内蒙古民族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苏日娜博士);B4抗急性肾功能损伤新药临床前研究(江西中医药大学,国家固体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冯育林教授);特色蒙药材山沉香药用价值及其栽培研究(内蒙古民族大学奥•乌力吉);蒙古族药山沉香抑赫依性疾病的药理与化学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小力博士);海洋中药特色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广西中医药大学侯小涛);中药药效物质“显效形式”“叠加作用”与中药质量控制新策略(北京大学蔡少青);藏药与中药交叉使用品种比较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古锐)。专家报告结束后,大会组织专家与参会人员开展研讨式的学术交流,很多参会人员有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发表自己的观点。


  21日下午,组织参会人员开展2项学组活动。第一项是举行“民族药标准化论坛”,活动由蔡少青副会长主持。论坛上奥•乌力吉、邓家刚、黄瑞松、古锐、庞克坚、王彥峰等人介绍了蒙药、瑶药、壮药、藏药、维吾尔药质量标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自身研究中遇到的难题,钟国跃、蔡少青、陈世忠等人纷纷发言并给予上述疑问进行答复。论坛现场气氛热烈,参会人员受益良多。


  第二项学组活动为蒙医药研究成果科普展览。参会人员前往内蒙古民族大学博物馆、蒙医药学院实验室进行参观,了解蒙医药的发展史、传统治疗方法与设备等。参会代表与内蒙古民族大学博物馆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进行了交流与沟通,更多、更系统地认识到蒙医药的优势。


学会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