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分会2020年学会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0-12-31

2020年工作总结

一、学术活动总结

20201017~18在山东省济南市千佛山宾馆举办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理论与技术培训班,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本次培训班线上分三个分会场进行,围绕胸痛、卒中、创伤、科研、中医药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等方面,内容丰富,大家学习热情高涨,会议总共注册192人,累计上线听课人次达1万余次。参会人员一致认为,专题报告内容新颖、前瞻、信息量大,拓展了知识面,同时又能结合本职工作,既提高学术水平又增强了实际工作能力。会议学术报告突出了时代特点和学术前沿,向广大参会人员传播了国内外许多相关的重要信息。会议的专题报告宏观,综合,前沿并紧密结合国内、外医学科技界发展的现状和需要,给与会代表以最新的医学前沿信息。

二、阻击新冠病毒

2020年初,一场瘟疫、一场国难突如其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部署,迅速组织汇聚抗击疫情强大合力,打了一场抗击新冠的总体战、阻击战。在这场和病毒斗争的人民战争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发挥中医民族学会的精神,精诚团结,八仙过海,开拓创新,积极组织,迅速行动,全方位参与,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决战武汉,决战湖北,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派出了精英部队和权威专家,会长孔立教授亲临武汉第一线;前任会长刘清泉院长在抗疫初期即奔赴武汉,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指导防疫工作。据统计常务理事以上有12人奔赴湖北一线。他们大都是经过非典、地震、禽流感、登革热洗礼的老兵,具有丰富的临床实战经验,呼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能胜。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各省市急诊科主力全面参与,这次决战湖北主要是中青年骨干,据不完全统计民族医药学会各省市急诊和危重病科每个科室均有5~10名医师奔赴湖北一线,护士则更多。其中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与危重症医学科派出包括孔立会长在内的11名骨干力量奔赴湖北前线。

除湖北主战场外,民族医急诊人也积极参与到地方疫情防治工作中。各地区积极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充分发挥中医、民族医药优势,广泛参与,全面发挥,对地方疫情的控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各民族医药急诊人除奋战在抗疫一线外,还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的科普宣传、视频讲座等工作,使群众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工作有了充分的认识。

中国民族医药防治传染病历史悠久,疗效肯定,在近年来的历次重大传染病防控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人民的健康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此次疫情期间,各民族医药结合各自地区的气候特点,充分发挥民族医药特色优势,开出民族医药处方,制定适合自身的预防及治疗方案。蒙医、羌医、彝医、壮瑶医药、藏医等各自采取与西医、中医结合的方式,对患者实行一人一方案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各民族医也结合自身民族医药特色制定了的预防、治疗、恢复等处方,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作用。民族医药及早介入并全程参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为疫情防控阻击战增加防护层。

此次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共有21人支援湖北,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其中国家中医医疗队成员11人。刘清泉院长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亲赴武汉指导防疫工作,孔立、张忠德、梅建强、黄小民、叶勇、张汉洪、卢云教授作为重症巡查专家先后奔赴武汉,方邦江、齐文升教授等也作为中医医疗队成员带队驰援武汉,李旭成教授作为武汉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另有9名委员作为省级医疗队队员支援湖北,分赴雷神山医院、武汉第一人民医院、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湖北江汉方舱医院等院区抗击疫情。

疫情发生以来,急诊分会有167名理事主动请缨,虽未能赴湖北参与抗击疫情,但仍投入到当地抗疫一线。如参与当地确诊患者的救治工作;作为新冠肺炎确诊决策专家参与新冠肺炎病人筛查工作;参与发热门诊、急诊门诊等一线预检筛查工作;参与感染科、隔离病房应急会诊及救治工作;参与社区筛查、高速执勤筛查、确诊患者120转运等工作。其中有24名分会成员作为省、市或县级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成员指导疫情防控,如奚肇庆教授作为江苏省新冠肺炎防控中医专家组组长,指导运用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另有部分委员参与省市地区或院级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的制定,如王兰教授作为北京中医药管理局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成员,参与制定了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人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专业优势,精准救治,体现了我们民族医药的优势,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提供了强力保障。

 

2021年工作计划

1、拟定20216月份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全理会及学术年会,换届选举产生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第二届急诊医学分会,并制定工作计划;

2、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形势下,继续积极投身、做好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加强培训以提升中医院、民族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

3各学组牵头单位完成学组筹备工作,确定主具体研究方向、学组成员及单位组成,制定学组规划及年度计划。开展本学组疑难危重症研究、联合重大课题攻关,以发挥民族医药特色、提高临床疗效为突破点,各学组分别建立1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推动急诊学科全面发展。

4、组建中医药、民族医药急诊论坛或沙龙,拟每年24次,并申报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5、开展急诊医学分会的科研项目评选,评出优秀科研项目申报学会科技成果奖;

6、目前已组建急诊医学分会微信群,学术氛围浓烈;筹备建立公众号及网站,加强分会信息宣传建设,通过新媒体推进急诊医学分会的发展。

学会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