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2020年),心冠疫情给世界人民带来史无前例的灾难,我们的各项工作也受到极其严重的阻力和影响。但是,对于传统正骨分会来讲,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前无所有的进步与升华。
一、传统正骨(包氏正骨)学科,已成功冠名进入大学课堂。这是我们秉持慧根、追梦千年的梦想。因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对民族传统医学的拯救、传承、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科学、医学进步和飞跃的见证。
二、创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医药(蒙医传统正骨)教育,培训临床实践基地。面积约2000m2,投资几百万,这对非遗保护、传承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创建了传统正骨分会,包金山国医大师工作室,这对今后工作的指导,研发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四、传统正骨分会会长国医大师包金山积极参与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工作,虽然年岁已高,亲自参加民族医药学的全国会议,这充分体现传统正骨分会非常重视民族医药学会的工作。
五、积极支持参加学科领域的各类学术交流,包斯琴代表传统正骨学科,在全省骨科研讨会议上发表“秉持慧根、医心筹梦”的学术演讲。
六、疫情影响,虽没开成年会,但我们学会领导层面的交流互动从未停止,为各民族组建学组,正积极开展筹备工作。
七、包斯琴、包战宏出版发行了6万字的著作《中国蒙医整骨按摩术》。
八、学会成员多次参加各级学术交流高峰论坛,并演讲及发表论文多起。
2021年度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传统正骨分会工作安排
一、2021年7月准备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召开“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传统正骨分会学术年会暨传统正骨分会第二届学术高峰论坛”。
二、传统正骨会学术年会主要内容:
1、总结2020年度学术工作,讨论学组建设问题。研究学会下一年度学术具有代表性核心价值的技术推广问题等,并商定下次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将会议纪要报送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2、传统正骨分会秘书处,在学术年会之前向学会理事会成员征集论文,并在会议之前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选,对优秀论文,在年会上给予奖励。
3、对本次论坛中的优秀论坛稿给予奖励,并推荐到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刊物及网站开展宣传活动。
4、召开传统正骨分会会长会议(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专题研究“传统正骨学”的传承与发展。
5、参观西藏藏医医院和布达拉宫,进一步了解神圣神秘的藏教文化医学。
三、传统正骨分会(包氏正骨)启动包氏正骨蒙医医院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临床基地。
四、传统正骨分会的包氏正骨学科,从2021年起正式进入大学课堂。从而,民族传统医学步入高等教育行列之内。
五、积极组建以领先特色技术优势为主题的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学组,为学科的发展、技术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传统正骨分会领导班子,开展年度学习交流活动,拟定到四川省成都市军区八一骨科医院。
七、传统正骨分会,积极推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由秘书长牵头调动各民族医药学科项目的申请与立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