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2022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04-14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在总会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团结协作,求真务实,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2022年度在弘扬祖国传统医学、加强民族医药学术交流、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开展科研协作、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使肿瘤分会成为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团队精神鲜明的学术团体,在国内肿瘤学术界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加强肿瘤分会组织建设,打造新时代学术团体

肿瘤分会积极完善组织建设工作,加强与国家级、省级专业委员会交流协作,共同提高与进步。在林丽珠会长的带领下,团结全国各地肿瘤专科、肿瘤专业人才,群策群力,在学术科研、临床指导、疾病科普、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绩,使得肿瘤分会在业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学会领导下,肿瘤分会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发扬中医药、民族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和特点,精诚协作,将中医药、民族医药肿瘤事业做得更好,争将肿瘤分会建设成为适应新时代大健康战略、科技创新发展要求的学术团体。

二、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办全国学术品牌

肿瘤分会在林丽珠会长带领下,坚持每年主办一届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总结专业最新学术成果,开展肿瘤学术交流,与时俱进,主题鲜明,为推动中医药、中西医及民族医药防治肿瘤学术交流做出突出贡献,成为行业内的品牌会议,扩大了肿瘤分会在海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第二十届全国肿瘤综合治疗新进展学术大会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肿瘤综合治疗新进展学习班于2022年10月28~29日在广州广东大厦召开,大会执行主席林丽珠主委致欢迎词并简要介绍近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及民族医药治疗肿瘤所取得的进展;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许志仁、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桑滨生、大会主席国医大师周岱翰、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伟、党委书记张建华、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吕玉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冼绍祥、党委书记李强,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柯忠为本次大会开幕式致辞,对肿瘤分会在治疗肿瘤方面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对林丽珠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在中医、中西医结合及民族医药治疗肿瘤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并勉励各研究机构应团结一致,对中医、中西医及民族医药结合治疗肿瘤做出更深入的研究,为造福肿瘤患者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大会邀请了国内外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领域专家周岱翰国医大师、林丽珠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杨宇飞教授、杭州师范大学药学院院长谢恬教授、上海龙华医院徐振晔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李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中心主任王笑民教授、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的柴可群教授、德州大学MD安德逊肿瘤中心内科症状系的王欣教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肿瘤中心肿瘤内科华海清教授、中日友好医院贾立群教授、广安门医院侯炜教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胡作为教授、东直门医院侯丽教授、瑞士中医药大学林玲教授、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曾普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陈元教授、美国圣约翰大学生物技术研究院陈哲生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研究员黄永焯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张英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继刚教授、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李晶教授等,通过特邀学术报告及中医药高峰论坛(一)(二)、特邀学术论坛、靶免精准论坛、精英论坛(一)(二)、民族医药学会论坛、康复医学论坛、人文医学论坛等8个线上分论坛做学术报告,来自中国、美国、瑞士、香港、澳门等国家地区150多名专家学者进行线上线下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术思想上百家争鸣,充分展示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最新研究进展,聚焦于发掘和拓展中医药在肿瘤防治过程中的应用并建立更完善的肿瘤综合治疗体系。

此次大会是民族医药肿瘤学界的年度盛会,旨在总结多方临床经验,积极学习最新前沿,聚焦民族医药协同创新的时代主题,不断推进肿瘤综合治疗向前发展。

三、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分会学组建设及学科专科建设互融互促

肿瘤中西医结合专委会所在单位的肿瘤中心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中医肿瘤重点专科,1987年建科,2014年成立肿瘤中心,专科成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广州抗癌协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专科实力稳居全国同行业的前三甲。为了推动专委会学术交流,响应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号召,发扬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和特色,专委会所在单位不断投入加强了学科建设,通过近2年的评审与考核,2022-03-12《中医肿瘤学》获得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专委会参编《十四五创新教材——中西医结合肿瘤康复治疗学》正式出版,获广州中医药大学2022年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州中医药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培育项目等,专科建设更上一台阶。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新成果,如主委所在单位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肝癌协作组组长单位,已与国内外多所高等学府建立科研协作,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杏林讲座教授,并选派青年骨干、博士生赴国外知名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积极参加国内外各学会工作,并在其中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理事等工作,发挥专委会专家的作用,积极开展科研协作,成绩斐然。

四、规范肿瘤科研工作,着力提高科研质量

肿瘤分会在林丽珠会长带领下,团队实施中医药为主的多学科协作与个体化治疗模式已渐入佳境,砥砺前进,专委会积极参加了多项国际、国内药物临床研究,至今已承担或参与近70项GCP研究,2022年新增GCP项目5项,目前在研项目近10项;以专业学术引领专委会工作,加强学术交流合作,立足学术科研工作,加强学术引擎作用,专委会202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研究质量较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与社会效益。

林丽珠会长及团队成员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已取得阶段性研究结果,2022年度新中标科研课题共计10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部级3项,省级4项,其中林丽珠会长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益气除痰优化方预防高危肺结节进展的临床研究”,主编或参编教材专著5部,发表期刊论文43篇,获得发明专利7项。同时,也与国内外多所大学建立科研协作,派遣青年骨干赴国内外高等学府学习交流,加强了人才培养及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构建。

五、加强继续教育,规范肿瘤防治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肿瘤学是当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中进展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肿瘤专科医生必须时刻更新知识,与时俱进。为进一步加强学会科学技术创新意识,开拓青年医师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素养,营造浓厚的院内学术研究氛围,专委会所在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等形式不定期举行MDT学术讨论、沙龙,沙龙主要以典型病例讨论、文献指南学习、学术报告、治疗新进展介绍等形式,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沙龙现场气氛活跃,内容丰富,形式不拘一格,让更多的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学习传播肿瘤诊断最新学术资讯,巩固专科知识和技能,提高专科疾病的诊治水平和能力,使肿瘤的规范化、综合化、个体化治疗尽快应用于临床,造福广大癌症患者。

六、开展肿瘤科普教育、癌症防治公益活动

肿瘤分会积极开展公益讲座及患教答疑,林丽珠会长带领团队倾其所有、尽其所能,多次身体力行抗击疫情,并通过线上讲座患教答疑,让肿瘤病友足不出户,就能够获得肿瘤自我管理的知识、安抚心灵以及在线答疑解惑。

同时,林丽珠会长带领团队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每周推出“话肿瘤”科普文章,并以线上、线下会议形式开展科普讲座,为民众普及恶性肿瘤防治知识,提高民众对恶性肿瘤的正确认识。分会定期每年到基层医院举行义诊授课,今年以来已经举办40次健康宣传讲座,书写科普文章50多篇,有效的提高了生活质量,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欢迎和好评,主委单位也获各类科普奖项近10项。

以上是肿瘤分会在2022年度所做的一些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在下来的2023年度肿瘤分会将继续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届代表大会的讲话及精神,并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紧密结合起来,联合广大中医药人在新时代推动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当前,我国肿瘤发病呈年轻化和老年化的双向趋势,肿瘤防治形势严峻。随着肿瘤医学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推广,精准医学、循证医学、肿瘤规范化、个体化、多学科综合诊疗成为肿瘤学的发展趋向。中医、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所重视。可以预见,肿瘤学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是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焦点,中西医结合工作在肿瘤综合治疗中仍有相当多的工作可做。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

会长:微信截图_20230414174318.png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学会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