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的领导下,在全体理事的支持和努力下,紧紧围绕创建民族医药特色、推广肾病防治的目标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分会组织建设和学组建设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于2022年11月24日在学术年会之前,举行了全体理事的线上会议,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许志仁会长发言指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作为各民族医交流学习的大平台,各民族医都应当把握住时代发展的契机,互相增进交流与学习,以民族医疗效为本加强学术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传承发扬民族医药事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刘玉玮副秘书长对分会换届以来开展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下一步学会的工作重点,希望肾病分会积极申报学术著作奖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开展多民族医药诊疗专家共识的制定工作。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金世明副会长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肾病分会会长刘旭生教授教授作了学会工作报告,总结了近一年来肾病分会在学术会议、继续教育、科学研究和科普宣教活动上的情况,他表示分会将继续围绕肾脏病领域研究的难点展开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针对总会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和规划,发挥中医、民族医特色和优势发挥,切实解决临床问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张守琳教授、林启展教授分别针对学会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热烈讨论,提出了兼具科学性、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在学组建设方面,根据学会的要求,我们对学组进行了重组,成立了新的学组组织,并按学会的要求进行相关学术活动。
二、学术活动和培训工作
2022年11月24日-25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成功举办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中医慢病管理学习班”(项目编号:BZ20221927006)。
学术会议持续进行了1天半时间,以线上形式举行,本次学术年会邀请到了60余名肾病界的著名专家进行了汇报、主持及互动讨论。大会主要针对近年来肾病慢病管理领域中西医、民族医研究进展与成果,设立了临床治疗、CKD研究、慢病管理、民族医药等多个专场。共计33场学术报告,充分展现了肾病前沿、专家经验、临床研究、慢病管理、民族医药等多学科的交叉、碰撞与融合,线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逾2万名代表参与了此次大会,反响热烈。
2022年5月28日-29日及2022年10月18日,我们分别举行了肾病慢病管理培训班,以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共超过3000人次参与了会议,收获了与会学员的高度好评。
三、科学研究和标准化建设
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分会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工作,2022年在国内核心期刊及SCI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省级资助课题多项。其成果在社会上广为认知,为分会临床及研究工作提供指导。
2022年,分会也申报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团体标准一个,工作正在进行中。
四、公益活动和科普活动
2022年,肾病分会主办了数场线下的义诊活动,并适应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在3月10日及7月1日举行了集体线上义诊。另外,肾病分会运用自己的公众号、抖音等媒体多方位宣传肾脏病及慢病管理的相关知识,总关注粉丝超过50万人。
五、2022年活动计划
2022年分会将围绕肾病诊疗主题目标继续开展一系列工作。
1、举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年度学术交流会议,开展相关培训班。
2、优化学组设置,落实学组工作机制,开展学术研究,切实解决临床问题。
3、继续培养骨干人才、强壮队伍,择优增补新委员。
4、广泛开展科研,产出更多成果。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
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