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刘主任、尊敬的王舒会长、尊敬的各位理事:
第二届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灸分会在总会的支持下,聚焦优势病种和优势技术、弘扬针灸学术,培养人才开展工作。受王舒会长委托,向理事会汇报针灸分会的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基层和科普工作、抗疫情况几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
针灸分会目前拥有汉族、蒙古族、藏族、瑶族、满族、回族、苗族、朝鲜族等多个民族的专家,包括针灸分会会长1人、执行会长2人、副会长19人、秘书长及副秘书长8人,会员达543人,人员构成比例合理,民族医比例达标。
为提高针灸分会的学术影响力和对会员的引领凝聚力,根据总会要求,基于针灸学科的主要学术领域、针灸及民族医的优势病种,对学组分类进一步调整。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灸分会设置了8个学组包括中风及中风并发症学组、痛证学组、面瘫学组、肘劳学组、颤证(帕金森氏病)学组、颈腰椎关节病学组、失眠学组、经络诊察学组,由副会长、常务理事担任学组组长。增加了少数民族医学组组长,蒙医樊海龙副会长、藏医万马拉旦副会长、瑶医李玉兰副会长,并在换届会议上已经经过总会审核通过。今年总会召开会议,要求各学组要选择适合制定多民族医药诊疗专家共识的病种启动、策划,开展此项工作。目前学组的建设,根据总会的要求,以优势病种的研究为主,总会支持相关方向研究的科研立项及获奖。
二、科学研究
针灸分会积极组织开展科研项目申报,推动各民族针灸领域优秀成果的展示和表彰。
1、 科研项目
由王舒会长、杜宇征常务理事牵头,组织全国首个针灸治疗中风病大队列的建设,针灸分会50余家医疗单位共同参加,充分发挥会长引领、辐射作用。
目前针灸分会在研项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公维志教授的“针刺结合温通刮痧治疗肩凝症的临床研究”、四川省绵阳市中医医院周祖刚教授的“基于中医微创技术理论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RCT研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宋春华教授的“电针宁神穴(自拟)对脑出血后脑功能成像时空效应的影响研究”、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申红琴教授的“祛风解毒牵正汤治疗风热毒邪型面瘫病的临床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周炜教授的“应用经络诊察法观察脑梗死患者经络状态与发病时运气特点的相关性研究”、温州市中医院叶必宏教授的“针康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2021年樊海龙副会长主编的《实用芒针联合诊疗技术集萃》一书,2022年2月获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2、科研获奖
针灸分会2022年度接收奖项申报3项,分别为樊海龙副会长的“基于治未病理论研究针刺预处理触发miRNA-214-NCX1mRNA共表达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重庆市中医院王竹行副会长的“不寐(失眠)中医特色优化诊疗方案的研究与应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沈燕理事的“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评价及基于钙离子通道的机制研究”。
3、标准制定
为推动民族医药标准化事业发展,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积极推进团体标准的制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以下简称“团体标准”)为自愿性标准。学会设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灸分会的专家在针灸名词术语、技术规范、优势病种诊疗指南等方面有基础、有想法,可以积极申报。2021年由名誉会长石学敏院士牵头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组织标准《国际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发布。王竹行副会长参与国际中医药卒中后痉挛性瘫痪诊治指南的专家意见咨询。甘肃省中医院邱连利副会长、金钰钧副秘书长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制定了甘肃省中医院针灸推拿科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颈肩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的临床诊疗路径,并在HIS系统中实施使用。2022年,针灸分会收到周炜副会长申请王居易经络诊察法专家共识1项。
三、学术交流
今年的学术交流会,邀请针灸、蒙医、土家医的专家会围绕中医经典与民族医学疗法进行分享。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唯一的针灸中心。中心积极组织科研论坛,邀请业内大家就临床研究思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等进行分享,助力针灸研究的高质量发展。今年举办临床特色技术系列公益培训7期,这个系列培训得到了针灸业界同行的高度认可,视频回放的观看人次已经达到13000余人次。
2022年度副会长单位及常务理事单位举办了一系列的研讨会、开展培训及继续教育,交流最新研究进展,培训优势技术。如甘肃省中医院“甘肃省针灸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甘肃省小儿推拿”培训班、“长桑君脉法”培训班,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少阳气化理论临床应用”学习班、“失眠症的针药联合诊疗思路与方法”学习班、“气化理论在脑病中的应用”继续教育项目,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疼痛康复治疗新技术”培训班、“川渝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周德安教授‘针灸六治’”传承培训班、“针灸经典理论临床应用培训班”。参加以上培训的学员来自全国各省市三级医院、省市级医院、基层社区医院及民营诊所,切实地提高了临床医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和临床诊治能力。
四、基层及科普工作
提高基层针灸服务能力一直是针灸分会的重要工作。对大众的科普工作也持续开展。
周炜副会长单位每周支援什刹海社区服务中心、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定期前往潭柘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市门头沟雁翅卫生院支援,并对口支援内蒙古、新疆医院;受邀参加中国乡村之声《健康到家》栏目录制,在公众号开展“杏林送温暖,中医健康养老大讲堂——中风病的中医预防”活动。
樊海龙副会长在黄合少镇美岱村及市委统战部包联社区开展义诊活动,为群众提供中蒙医科、心脑血管科等医疗诊查服务,普及健康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王竹行副会长单位对重庆市铜梁区、江北区、合川区、大足区,渝北区、綦江区等基层单位针灸科进行学术指导,对边远的秀山县、石柱县中医院进行技术指导,对忠县磨盘镇和水土镇社区服务中心的基层医疗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提升;受邀录制重庆电视台影视频道“健康才又戏——名中医进社区”栏目,讲解“失眠危害大,中医针灸来‘护驾’”,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不健不散——中医名科》栏目,讲解“失眠辨治、中医有妙法”,在重阳节为老年人进行义诊。
邱连利副会长所在甘肃省矩阵针灸技术联盟新签约酒钢医院和卓尼县人民医院两家联盟成员单位,并线上开展专科联盟建设、业务指导、专题讲座等活动。邱连利副会长受邀线上主讲中国针灸学会“百名科学家讲党课”系列讲座“学习甘肃党史,汲取前行力量”。
王麟鹏副会长受邀参加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节目录制,讲解“医说《山河月明》探秘明朝医案”;做客北京卫视全国首档聚焦人才的纪实节目《为你喝彩》。
五、抗疫情况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经过艰苦努力,当前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发展态势。中医药此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发挥了特殊的不可替代作用,中医药深度介入,全程救治,在不同阶段都取得了成效。我们针灸分会的单位都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邱连利副会长主动请缨,在兰州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始终坚守战“疫”一线,积极协调各部门按要求建设预检分诊哨点、发热病房和隔离病房,抽调临床医生在发热门诊轮流值班,协调临床医生和行政职能部门人员24小时参与预检分诊、门诊导诊、一扫三查等服务,为保障疫情防控的有序进行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医院常态化防控工作中积极改善预检分诊环境,确保工作质量,协调各部门组织对医院大门预检分诊进行了改造,强化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并切实抓好落实,安排门诊和病区网格化管理,协调纪委、保卫等部门加强疫情防控管理与督导检查落实工作,确保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2022年7月,按照省卫健委统一安排,赴张掖市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督导。邱连利副会长被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同时被中共甘肃省委授予“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共产党员”。
王竹行副会长常年选派医生护士参加抗疫工作、院内社区的大规模核酸检测、接种疫苗,参与重庆市和江北区中医药抗疫专家小组,今年参加重庆市援吉林医疗队进入方舱医院工作1名,国家援巴布亚新几内亚医疗队员参加当地的疫苗接种工作1名,常务理事苟春雁作为中医专家参加重庆市赴西藏昌都抗疫医疗队工作50余天。
六、工作计划
第一,组织建设:继续吸纳中医、民族医会员;扩大民族医会员比例;遴选符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要求的理事单位。
第二,学术交流:积极筹备2023年度针灸分会学术交流会,展示针灸优势病种与优势疗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参会形式将根据疫情状况和管控要求而定。
第三,学组工作:根据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总会要求,积极开展学组工作。梳理总结优势病种的治疗方法,优化治疗方案;选择适合制定多民族医药诊疗专家共识的病种启动、策划;举办相关技术、疾病的培训班,提高基层的诊疗水平,并依据优势病种,积极组织科研申报工作。
第四,积极推动申报科学技术奖、学术著作奖的推荐工作,调动分会各民族医药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表彰各民族医药科技领域中的优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