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度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3-04-14

一、2022年度工作总结

1. 分会组织建设

2022年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在总会的带领下,充分发挥中医、民族医药学术资源的优势,加强中西医在诊治肺部疾病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交流推广,以提升肺部疾病中西医诊治水平、促进学术发展、推动区域交流合作。具体体现在:①进一步建立健全学会办公室各项规章制度。为了使学会工作有章可循,对学会办公室实行职业化和规范化管理,经反复酝酿,并在工作人员中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②积极促进中医、民族医在肺病领域的交流与融合;③提升业务能力,强化服务意识学会注重专职人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除参加学会和挂靠单位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的学术报告外,学会办公室定期举办工作会议,强化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并注意及时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学会的凝聚力、影响力以及综合实力,推动学会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

2. 学组建设

积极响应总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和《关于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学组申报科研项目的通知》(中民医药会学〔202011 号)的要求,深入完善科研管理工作。肺病分会于2022年建立科研小组,积极组织科研培训、选题设计、项目申报等工作;进一步搭建科研平台,组建核心科研团队,促进高质量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

具体有关学组建设工作内容:一、学组设置上依据总会的要求,加强与各民族医执行会长、民族医副会长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中医、民族医的进一步融合;二、积极响应总会学组建设,鼓励各学组根据优势病种,针对难点问题,积极参加科研立项活动;三、多个学组按所辖专科优势病种的临床难点、优势病种,各民族医诊治方法挖掘整理,总结制定优势病种专家共识,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如目前正在开展风温肺热病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修订的工作;四、将学组研究的成果要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术交流大会、微信公众平台等)总结推广,促进各分会学术发展,提高临床疗效。

3. 学术工作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第八届学术年会于202278-10在河南郑州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承办;国家区域(华中)中医肺病诊疗中心、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河南省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办。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100余人参加了现场会议,10万余人次参与线上会议。

开幕式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副会长王飞、薛汉荣教授主持,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若石、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素云院长等应邀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建生会长代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向莅临参会的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开幕式后,进入学术专题讲座。李泽庚教授以新安医家学说介绍了肺系病诊疗与现代研究;苗青教授从肺痹进行肺间质病论治经验的介绍;李风森教授分析了结核相关慢阻肺患者中西医结合临床特征;马战平教授以气化咳喘膏为例谈如何学好中医开膏方;付义教授基于云南民族特色药物的区域性重大肺病探研进行分析;葛正行讲述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断要点及苗医内治法干预;刘敬霞介绍了《回回药方》治疗肺病的理法方药得有关研究;那仁满都拉做了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蒙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介绍;何春梅教授介绍了新冠肺炎的蒙医指南制定并进行了病例分析。

本次大会内容丰富,贴合临床,把握时代,围绕疫病、慢阻肺、特发性肺纤维化、哮喘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立足学科发展前沿,如何讲清楚、说明白中医药疗效,中医药如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并依据地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实际经验和特点,结合新时期民族医药学研究及建设方面的新动向、新要求和新成果,为肺病科同道及专家提供了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务实、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平台,为中医肺病的学术交流提供了契机。

4. 培训工作

借助于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平台及国家区域肺病中医诊疗中心的平台,再次开展中医特色治疗(督灸、离子导入、刮痧、脐灸等)培训。旨在提高基层中医药工作者的外治理论水平和思维能力,推广疗效确切的特色诊疗方法和技术,提高中医药服务的技术水平,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医药法,切实为广大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其次,又一次开展肺康复学术大会,通过对呼吸疾病康复新进展、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和新经验的分享,旨在打造高水平的呼吸康复学术交流平台,搭建多学科交流的桥梁,促进呼吸系统疾病康复水平的共同提高。

5.科学研究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作为一个专科分会,针对优势病种,聚焦中医药诊疗方案/技术、标准规范、中药研发等科学研究,开展以下工作:综合考量相关指导原则及现有的证候诊断标准研制相关内容,结合前期已建立的中医证候标准研制技术体系及有关证候标准,开展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制指南》的研制工作;基于形成的证候标准建立的思路与方法,制定尘肺病、肺癌、肺结节、脓毒症等中医辨证标准,研制/修订特发性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康复指南。

6.标准化建设

以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为导向,根据证候标准建立的思路与方法、证候规范化研究规范,通过文献研究、临床调查研究、专家咨询,采用统计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德尔菲法等方法,继续研制尘肺病、肺癌、肺结节、脓毒症等证候诊断标准;按照国际相关指南研制与更新规范,以循证医学思想为指导,注重中医特色,研制特发性肺纤维化等中医诊疗指南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及中医康复指南等指导临床实践。

7.公益活动

2022年11月16日是第21个“世界慢阻肺日”,肺病分会联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区域中医肺病诊疗中心,共同举办“肺系生命  疫起呼吸”慢阻肺线上科普活动,本次直播活动邀请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肺病诊疗中心国家级及省级专家,针对慢阻肺危险因素、常见并发症、如何预防与治疗、中医康复等方面做专业科普知识讲座。每场直播围绕一个主题,主讲专家通过讲述临床中遇到的特殊病患故事,以此警示群众慢阻肺带来的各种危害。告诉大家生活中如何认识好预防慢阻肺,以及患上慢阻肺以后怎么办、慢阻肺的用药、后期康复等知识。本次公益活动以宣教健康知识、服务基层百姓为宗旨,通过专家的倡议指导,普及慢阻肺相关疾病常识,增强人们对慢阻肺的管理和预防意识,守护人民的肺部健康。

二、2023年度工作计划

2023年肺病分会将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领导下,继续按照总会 “四轮驱动”要求做好肺病分会各项工作,做好学组建设和科学研究,组织专业领域专家开展标准化制定和著书立说,加强学组建设、做好科学研究助力人才培养。

1.分会组织建设

为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在总会的带领下,我分会对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做如下安排:①依据总会要求,增加民族医比例,达到《分会换届流程与要求》中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增强民族医执行会长的组织能力,加强中医、民族医之间的交流。②建立分会理事参会考勤制度,确保学术年会期间同时开好分会理事会和学组工作会。③进一步加强学会理事会建设。学会的常务理事长、理事长、秘书长是学会决策、管理和运行的核心。进一步完善核心成员构成,积极发展本学科领域较高学术水平的知名专家、学者及思想活跃、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中青年学者加入肺病分会。以进一步按照总会“高层次、多民族、广泛性、重基层”的原则进一步组建分会工作。

2.高质量完成学术活动计划

2023年度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定于7月在河南郑州召开,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共同承办。在筹备学术活动时,认真研究解决学会有关学术交流中的相关建议,避免内容空泛、实用性不强、缺乏新意等问题,重提升学术活动质量。重点针对提高临床疗效;针对临床难点或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各民族医药挖掘整理;有资深专家报告;有标准规范和专家共识推广;有学组报告等。注重各学组已结题的科研项目进行成果交流。

3. 进一步加强学组建设

响应总会的号召,每个学组在组长的领导下积极统筹学组工作。一是针对中医药、民族医的优势病种,以“聚焦难点、解决难点”为基本思路,有针对性开展科学研究;二是各个学组针对优势病种,积极组织专业领域专家开展标准化制定和著书立说,加快标准化建设,以进一步体现中医、民族治疗优势;三是积极利用当今新媒体形式,将学组研究成果等信息积极、有效的进行推广 。

 


学会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