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分会目前有583名会员,其中副会长20人,常务理事162,理事396人。2022年主要受疫情影响开展活动相对较少,在2022年12月23日-25日在云端举行,本次会议分为两个部分,23日晚7:30-8:30举行常务理事会议,由总会学术部刘玉玮主任及康复分会各位领导人员参会,会议上刘悦会长总结了自学会成立近8年来学会工作总结及我们成立学会初衷历程,始终不渝坚持着以来将最先进、最有效诊疗提供给同行,最实惠、最有效疗法带给广大人民群众,以康复学科快速发展为目标,让康复在全国各地、各基层、各民族渗透发展。同时会上总会刘玉玮主任对康复分会近年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及肯定,同时也建议分会在今后工作开展中以加强多民族医合作工作开展,制定多民族医优势病种,鼓励多申报课题、专著,将先进技术、理念做好传承。会议上各位副会长对康复分会过去工作也做很好回顾及评价,同时展望未来,大家都信心满满,在今后工作中大家齐心协力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得更加细致,康复人明天定会更好。
,24-25日举行学会年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分会年会以线上交流方式举行,此次年会以“守正创新 学科融合 共创康复未来”为主题,邀请了来自来自温州市中心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医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泰安市中心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中健中医骨科门诊、广东省人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等23位康复医学界的专家学者,就脑血管及脊柱康复的学术前沿动态、临床经验总结等方面,展开精彩演讲。
本次大会由康复分会秘书长陆彦青主持开幕式
出席开幕式的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许志仁和康复分会会长刘悦。会议开始,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许志仁开幕式致辞,结合本次年会主题,许会长分享了个人对医学传承与创新的一些独到见解。接下来是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分会会长刘悦院长向各位参会的同道专家学者致欢迎词,并许下岁末年初,疫情终将过去的美好祝愿。
学术年会拉开帷幕
刘悦.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分会会长;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副院长
中西医结合重症康复学科发展
向大家介绍了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三甲中医院康复发展的必然性及目前重症康复专科发展的困境。
黄建平.温州市中心医院 党委书记
经颅磁刺激在急性脑血管病上的应用
结合最新临床研究,讲述了经颅磁刺激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疗效。
马丙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康复科主任
抑强扶弱推拿法治疗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
介绍了交互抑制理论与抑强扶弱推拿法,并结合实际讲述了其在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殷晓莉.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康复科主任
经方在康复中的应用
分析了中风后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运动障碍、肢体麻木、排尿障碍、坠积性肺炎、肩痛、痉挛、痴呆的病因病机,并引用古籍,分享了经方在其中的应用。
闫炳苍.西安中医脑病医院 副院长
传统桩功法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讲述了传统桩功与现代康复理念的关系及桩功在偏瘫中的改良应用。
陈红霞.广东省中医院 康复科主任
颊针疗法简介
向大家介绍了颊针的发展、理论、特色、穴位、适应症、禁忌症及针具与具体操作。
董桂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医医院 高血压科兼康复科主任
卒中后抑郁特色分享
分享了脑卒中后抑郁的中医特色康复疗法。
朱路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副院长
眼肌麻痹的电针治疗
分享了高维滨电眼针及滞动针法治疗眼病的临床经验。
陆彦青.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针灸康复科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康复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为大家介绍了吞咽功能涉及部位的解剖基础,对吞咽动作中的准备期、咽期、食管期各期的生理病理特点进行深刻剖析,指导临床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定位及治疗。
李义凯. 南方医科大学
脊柱侧凸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从脊椎解剖与生物力学特征、脊柱侧凸概述、病因分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成人脊柱侧凸、脊柱侧凸的测量及治疗这几方面分析了脊柱侧凸这一疾病。
王尚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骨伤综合科主任
脊柱肌骨超声临床应用
讲述了超声在脊柱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郑遵成. 泰安市中心医院 康复医学中心主任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病因学及治疗学---应力不对称及组织应力重塑
提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病因病理为脊柱椎体应力不对称,并以此为基础做出组织应力重塑的治疗对策。
范德辉.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针灸康复科五病区主任
倒悬推拿在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
通过实际病例的分享,讲述了倒悬推拿在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及疗效。
达娃.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骨科副主任
藏医学外治疗法在康复领域的应用
向大家介绍了五大藏医外治疗法,并讲述了藏医传统外治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张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康复医学中心副主任
腰椎功能评估及整骨治疗
介绍了脊柱的相关解剖知识,提出脊柱侧弯理论及治疗的技术。
杨洸.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主任中医师
脊柱五行针阐释和临床应用
向大家介绍了脊柱五行针的相关理论及在临床中的应用操作。
聂斌.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经筋刺血疗法治疗颈椎病临床应用
提出经筋刺血治疗思路,并讲述了技术理论依据。
林海波.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康复科主任
经方辩治背部诸症
分析了背部诸症的病因病机并介绍了经方的选用。
王廷臣.中健中医骨科门诊 龙氏治疗法传承人
膈肌功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
介绍了膈肌的解剖知识,通过操作视频演示了膈肌障碍的检测评估方法及吸气式障碍复位法、吸气式障碍复位法。
陈民.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中医正骨科行政主任
肠道菌群正在强制性脊柱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向大家介绍了肠道菌群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罗玳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针灸康复教研室主任
通元法治疗肾虚腰痛
分享了通元法治疗肾虚腰痛的心得体会,给大家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袁智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主任中医师
四和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
从机制、诊断、治疗上详细地论述了颈源性头痛,提出四和疗法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
文希.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针灸康复科八病区负责人
长针技术在痛症中的应用
介绍了通气长针的理论基础及特点,并详细讲解了临床具体选穴及操作方法。
天下没有不散宴席,为期两天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分会年会落下帷幕,本次会议访问热度高达5022,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达760人,在线人员分布广东、河南、广西、北京、四川、江西、山东、湖南、云南、吉林等多个省市。
2023年年度计划
结合目前现状,针对此学会负责人研究提出,以下几点
1、学组建设
目前康复分会人才济济,康复学科作为一个综合性专科,结合专业优势病种及专科特色,进行专业细化,建议提出专科学组分组,结合目前现有资源,提出脑血管病康复学组、疼痛康复学组、儿童康复学组、脊髓损伤康复学组、骨关节病康复学组、智能康复学组;每年可增加2-3学组,争取将中医康复常见病、优势病种全部覆盖。
2、优势病种优化、制订行业标准
结合专科特色,在总结“十二五”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应用情况的基础上,立足临床实际,以组长单位为主,组织各专科讨论及优化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同时,及时研究制定新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各重点专科要结合本院实际制定科室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并组织实施。及时总结应用情况及疗效,不断优化和完善适合本科实际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做出行业标准。
3、学术会议举行
为了促进康复事业发展,推动康复学术交流,加强康复人才培养和专业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康复诊疗水平,使广大康复工作者熟练掌握康复理论,并正确运用康复理论指导康复临床实践,每年可在全国范围内举行1-2次高层次、高水平康复科主任高峰论,以及1-2次专科实用技术培训班,地点可设在学组单位,将康复学科建设、康复专科发展继续推进,将康复专科技术向全国范围、向基层医院推进,解决目前老龄化人口发展需求。
4、网络平台建立,扩大示范辐射范围
以组长单位作为依托,建立网络信息,原则上以华南、西南、西北、东北等片区进行进行定点,以国家级重点专科为龙头,定期举办人员培训、技术推广,充分发挥重点专科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各地区及基层医院康复专科建立及普及。
5、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以国家重点专科及组长单位为带头单位,扩大重点专科收治病种的范围,特别是提高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病种的范围以及收治病人的比例,充分发挥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的优势,提高重大疑难疾病诊疗能力和疗效水平,专科开展的技术、诊疗病种和诊疗水平至少达到三级综合医院同专科的平均水平。
5、推进诊疗模式创新
以充分发挥中医康复特色优势、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以集中优质资源、整合优势技术、优化服务流程为核心,探索符合中医诊疗特点、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中医诊疗模式,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多专业联合诊疗模式、中医综合治疗模式、融养生、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于一体的全链条医院服务模式、涵盖医院、社区、家庭的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