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会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1、 积极组织申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学术著作奖:2022年度传染病分会共组织申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3项,分别是:谷野教授等编著的《中西医结合肝脏病学述要》、池晓玲教授等编著《肝脏疾病中医外治研究与实践 》、哈斯巴根教授等编著的《蒙医适宜技术基层应用经验》。
2、 组织专家,积极申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优势病种诊疗专家共识》
3、 积极开展了传染病分会科研项目中期评估工作
4、 积极布置《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实施,初步计划出版《中医民族医感染性疾病专家经验集》
二、 传染病分会及各学组工作汇报
1、同心抗疫,有你有我
王宪波会长,2022年3月作为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组专家成员驰援抗疫,在吉林省人民医院ICU坚守月余,去时风雪交加,归时春暖花开!此外,王宪波主任抗疫3年来,坚持参加新冠重症、疑难患者市级、院级专家会诊,为新冠重症患者提供精准的中西医结合方案保驾护航。江宇泳副会长、王晓静秘书长坚守北京地坛医院抗疫一线,2022年多次进入新冠应急病房闭环管理,为新冠患者中西医结合救治贡献力量!
张国梁副会长2022年主要工作是带领安徽中医队伍进行了抗疫任务,形成了具有安徽特色的诊疗方案---“四方一药”,确保了上海方舱救治和安徽疫情救治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与病人的零死亡,发挥了中医药优势与特色,获得了有关部门高度评价。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作为上海抗击新冠疫情的主战场、主阵地,而中医科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重点研究室暨临床基地,应急病房中医药整体治疗率到达了90%,这离不开公卫中心中医救治团队幕后的默默奉献。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重点研究室暨临床基地”和公卫中心重点学科之一,公卫中心中医救治团队始终是公卫中心中医战疫的主力军、排头兵。疫情初期,中医科主任陈晓蓉未雨绸缪,应急负压病房收治确诊新冠患者的第三天,就立即派驻多名医生进仓实施中医救治。上海本土新冠中医药治疗率始终在90%以上,尤其在境外输入病例当中,中医药治疗率也超过了85%,中医药在新冠救治领域功不可没。
结核病学组罗威组长带领学组成员,包括所在单位有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沈阳市传染病医院、哈尔滨市传染病院、内蒙古通辽市传染病院、吉林省四平市传染病医院等均被确定为省市级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承担本省本市主体救治任务。同时负责省市区域内中药预防工作,覆盖人群超百万。参加抗疫人员24人,抗疫同时继续开展民族医药学会项目“复治肺结核中医诊疗规范”的研究,重点将完成一致性验证和专家调查,形成总结和标准文本,2022年度共发表论文13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省级厅局级科研立项5项,负责组织吉林省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库的培训,共387人。
2、抗疫中凸显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特色
王宪波教授团队银丹解毒颗粒:2020年1月北京地区新冠疫情出现,王宪波教授中西医结合团队结合临证实践和研究,率先总结出北京地区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即“疫毒犯(闭)肺”;在COVID-19疾病进展、或发展为重型危重型阶段,解毒凉血、通腑泻肺和健脾化湿是中医药治疗核心治则和重要切入点;参与起草《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防治方案》(1-5版),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下发至全市各医疗机构指导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工作;率先提出“解毒凉血不言早,截断扭转当为先”的中医防治策略,并根据上述病因病机与治则,自主研发出了院内制剂“银丹解毒颗粒”(京药监发[2020]67号),获发明专利一项(专利号:ZL 2020 1 0181533.X)。在医院收治患者中,银丹解毒颗粒的使用覆盖率达90%以上,新冠肺炎不同阶段患者均能从中获益。已开展的临床研究提示,该药能够促进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炎症吸收、缩短核酸转阴时间;基础研究证实该药可通过前馈性阻抑“细胞因子风暴”所形成的“瀑布效应”,发挥阻抑COVID-19重症化发生和发展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的重要观点。2021年3月,银丹解毒颗粒实现成功转化,转化经费2000万元;在全国多多家新冠定点医院推广应用该方案,为全国疫情防控和救治做出了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中关村论坛,银丹解毒项目作为技术交易重大项目进行签约,并且进入“百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榜单;同年,银丹解毒产品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亮相,获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方案”。
陈晓蓉教授团队第一时间确定“湿瘟“疫毒的处方用药,以解毒逐瘀,分期论治贯穿整个新冠肺炎治疗的始终:初期,化湿解毒;中期,宣肺解毒;极期,解毒救逆;恢复期, 解毒润燥,健脾益气。活血逐瘀以宣肺逐瘀,凉血逐瘀,通腑逐瘀,扶正逐瘀。有效减缓、阻止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向重症、危重症转化,实现了“提升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救治目标。此外,陈教授带领中医救治团队不断学习全国及本市中医专家共识,不断摸索和实践,在具体遣方用药上,不断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用药,做到源于经典而不囿于经典,精准施治,真正做到一人一方、一天一方。在轻型、普通型患者中,中药汤剂三天一方,根据患者情况随证加减;在重型、危重型患者中,中药汤剂每日一方,或采用浓煎,力大效宏且可控制入液量;对于腹部胀气的患者,给予中医灌肠或鼻饲,可以起到迅速平喘、通便、促进胃通腑泄热、解毒逐瘀。对于发热或伴有嗅觉减退的患者,采用针刺联合汤药治疗,可缩短退热时间、有效改善嗅觉障碍。对于睡眠障碍、焦虑患者,采用穴位敷贴、耳穴埋籽治疗,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纳差、心悸等症状。伴有压疮破溃患者可给予红油膏外涂;手背肿胀者给予皮硝外敷等,收效显著,并制作清肺解毒、清心安神等多种功效香囊送入新冠病房,帮助患者改善嗅觉和睡眠。
张国梁教授在带领安徽中医队伍进行抗疫任务中,形成了具有安徽特色的诊疗方案---“四方一药”,确保了上海方舱救治和安徽疫情救治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与病人的零死亡,发挥了中医药优势与特色,获得了有关部门高度评价。
此外,传染病分会李秀惠教授、李芹教授、汪晓军教授、白玛教授等均在新冠中西医结合诊治方面积累的丰富的经验,除中药治疗外,还开展了多种外治法,如熏蒸、贴敷、针灸、八段锦等,对患者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3、参与制定中医药、民族医药新冠诊疗方案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哈斯巴根教授参与制定《蒙医药新冠肺炎预防与诊疗方案》(共五版,蒙汉文)与《康复建议》(三版,蒙汉文) 白玛教授参与制定《西藏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藏)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1-4版 王宪波教授、李秀惠教授参与制定《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陈晓蓉教授参与制定《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中医药预防方案(成人、儿童)、中医药治疗方案、成人中医药治疗方案、中医药康复方案 妇幼人群康复中医药治疗方案等) 张国梁教授参与制定《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中医药治疗专家共识》 李芹教授参与制定《福建省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共识2022》 4、组织和开展中医、民族医传染病相关培训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2022年培训蒙医乡村医生(线上)包括新冠肺炎及鼠疫防控知识,五个省自治区的蒙医人员3000余人参加,线下参与5万人次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组织吉林省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库的培训,共387人参加培训。
北京地坛医院王宪波、江宇泳教授参与国家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培训。
5、科研与成果
在临床救治患者同时,传染病分会在科研立项、论文发表、专利申报等领域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2022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高月求教授研究团队在JCR分区Q1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IF:10.75)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题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gYinGuBiao Formula Therapy Improves the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of SARS-CoV2 in Patients with Mild COVID-19。 据检索,该成果为中医药治疗COVID-19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首篇随机、双盲、中药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SCI收录论文。张国梁教授发表了全球第一篇有关中药(疏风解毒胶囊)治疗“奥密克戎”临床研究,影响因子9.06,是全球第一篇用中药治疗新冠奥密克戎学术论文,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2022年,王宪波教授荣获首都劳动奖章,《中医药治疗提高重症肝病疗效的创新技术建立及推广应用》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一等奖。张国梁教授荣获2022年全国第十三届“医师奖”,成为安徽省中医界第一位获得此殊荣的中医人。陈晓蓉副会长参与的研究项目“新冠肺炎临床转归机制和治疗策略的建立与应用”与“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控系列科普体系的创建于推广”分别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和科学技术普及奖一等奖。
三、传染病分会2022年度学术活动
2022年11月4日至5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在北京市举行线上学术年会,此次年会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主办,传染病分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等承办。
此次学术年会邀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许志仁会长发言,许会长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各分会建设、学术活动及未来规划等进行了发言,民族药学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刘玉玮对分会学术活动进行了指导,传染病分会秘书长王晓静进行了传染病分会工作总结及学组工作汇报。
此次会议的主题为“聚焦传染病,传承民族医药精华”。近年来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疫情防控常态化成为每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此外重症肝病、其他常见传染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也一直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对我国卫生事业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威胁,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蒙医、藏医等)的肝病、新冠肺炎相关理论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此次学会年会同时举办了“华北地区中医肝病专科联盟学术交流会”和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中医疫病防治高级培训班”,邀请了国内中西医及民族医传染病、肝病领域的26位知名专家进行了授课,25名专家主持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专家包括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学系主任徐小元教授,全军中医药研究所肖小河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南月敏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高月求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扈晓宇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杨志云教授、陈效友教授、王融冰教授、周桂琴教授、冯颖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李秀惠教授、汪晓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齐文杰教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陈晓蓉教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苗静教授,赤峰市传染病医院郭小平院长,河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郑欢伟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旭东院长,广东省中医院池晓玲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张国梁教授,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哈斯巴根教授,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白玛教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李芹教授,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图雅教授,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王伽伯教授。
本次学术年会内容丰富,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猴痘诊疗方案解读,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实践和体会、新冠肺炎恢复期中医诊疗策略、中医药诊疗感染性疾病的特色与优势等,也包括了传统重大传染病肝癌、肝硬化、药物性肝炎、肝包虫病、结核病等诊治新进展。在民族医药方面,有藏医药诊疗新冠肺炎应用与研究,蒙医对胰腺的认识,如何培养蒙医思维等。参加此次学术会议的专家均有丰富的授课经验,分享知名专家治疗诊治经验,传达国内、国际最新进展,共同探讨治疗传染病、肝病的疑难、热点问题,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较高的学术水平。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委员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另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广西、广东、四川、陕西、宁夏、新疆、西藏22个省、自治区的医务人员参加会议,会议同时在线人数480余人,累计参加会议人数2000余人,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四、2023年工作计划
1、积极推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在传染病分会的实施2、积极组织《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优势病种诊疗专家共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编写3、积极筹备并组织召开传染病分会2023年学术交流大会及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班4、积极开展学组学术活动
序号 | 名称 | 时间 | 地点 | 承办单位 | 负责人 | 联系人与联系方式 | 主要内容 |
1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学术年会 | 2023年9月 | 北京市(计划线下) | 传染病分会 | 王宪波 | 王晓静13691029593 | 召开理事会、学术讲座 |
2 | 中医疫病防治高级培训班 | 2023年9月 | 北京市(计划线下)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 王宪波 | 王晓静13691029593 | 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 |
3 | 各学组学术活动 | 待定 | 线上 | 传染病分会各学组 | 各学组组长 | 王晓静13691029593 | 学组学术交流 |